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探究
[Abstract]:Environment can not be the object of right. Neither environmental right theory nor public trust theor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The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the sense of multi-person interests is based on citizen's property right, personal right and so on, and there is no need to make up other theoretical basis. The theory of private attorney-general and the theory of private enforcement law are the theory of state and power. Both this theory and the right of civil prosecution in Chinese law are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active citizen". " Active citizens "exis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unity of interests." The collection of people in a particular region determined by the state, nat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etc., constitutes a community.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to the Community is for citizens to act as "Private Attorney-General", as a reason for the public prosecutor.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 for collective interests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citizens as members of the environmental community for common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 of multi-person interests is actually private interest litigation, only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 of collective public interest is the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awsuit that needs us to build hard.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公益诉讼立法调研项目基础性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12.6;D91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守秋;;环境权初探[J];法学评论;1982年02期
2 徐焕茹;;关于环境诉讼的几个问题[J];重庆环境科学;1987年03期
3 易先良;论环境诉讼中的证明——兼谈应当确立环境诉讼的被告举证原则[J];环境保护科学;1989年01期
4 韩敏;;环境诉讼的基本原则[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9年12期
5 金慧华;对国家环境责任的探讨[J];现代法学;1995年01期
6 焦保华;浅析环境诉讼的若干特点与现实意义[J];干旱环境监测;1996年04期
7 徐兴峰;环境权──环境法学的基石[J];环境与开发;1996年02期
8 郑少华,何宗静;美国六七十年代环境法概况兼完善我国环境法制之思考[J];环境导报;1997年05期
9 徐伟敏;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陈泉生;谈环境侵权中的几个问题[J];法学杂志;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知宇;;美国环境法对企业的控制与影响(提纲)[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年
2 王清军;;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浅析[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1年
3 王灿发;;环境纠纷处理和环境诉讼证据的收集与应用[A];律师环境法律实务培训班教程[C];2001年
4 杨素娟;;日本公害·环境纠纷的处理机制及其公害·环境诉讼(讲课提纲)[A];律师环境法律实务培训班教程[C];2001年
5 陈德敏;张玉飞;;水资源法治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谢伟;;浅论环境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张建伟;董文涛;王宇;;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孙巍;;环境公益诉讼的模式比较及立法构想[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张式军;;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探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赵杰;;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永新;如何破解环境诉讼难题[N];人民日报;2002年
2 胡晓光 向永;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胜诉[N];检察日报;2003年
3 王 立;当代环境资源案对策探究[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李剑;也说“举证责任倒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5 ;环境保护呼唤公众参与[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记者 薛秀泓;完善政策法规保障公众参与环保[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于文轩(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流新;我国环境法治的现状及其完善[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李剑;举证责任倒置≠袖手旁观[N];中国环境报;2004年
9 记者 熊志红 严文 赵瑜琳;中外环境名人北京演讲科学发展观[N];中国环境报;2004年
10 潘岳;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N];中国环境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式军;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维驹;环境诉讼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2 苏红;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D];河海大学;2004年
3 于游;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4 王梅;论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方式[D];中南林学院;2004年
5 罗飞云;环境权诉讼法律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永;环境权与环境公益诉讼[D];福州大学;2005年
7 林晓梅;论我国环境仲裁制度的构建[D];福州大学;2005年
8 李敏;我国诉讼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刘峰江;环境民事诉讼诉的利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0 钱静;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44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44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