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反思:后代人权利论源流考
[Abstract]: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crisis and vario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oughts provide the purposeful "environmental" elements for the rights theory of future generations, and the revival of liberalism after World War II directly conveys the instrumental "rights" elements to the theory of rights of future generations. On this basis, the right theory of future generations can be produced. Under the discours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crisis, the theory of future generations' rights has gradually extended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and has had a wide influence in the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ights theory of future generations has four logical connotation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order to get further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谷德近;代际环境权的宪法保障[J];当代法学;2001年08期
2 蔡守秋;论环境权[J];金陵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雪斌;代际正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舒;代际公平与后代人的权利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晨;;环境损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松花江污染事故说起[J];学术交流;2006年09期
2 张荣芳;WTO框架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法律冲突与协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余明江;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黄兴国;把握社会发展的辩证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杨娟;环境纠纷行政性诉讼外纠纷解决方法(ADR)机制的构建[J];北方环境;2003年04期
8 万俊,章玲;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权力机制研究[J];北方环境;2004年02期
9 廖建凯;国内环境民间组织合法性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10 张小军;;论环境参与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雪池;;论环境权[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年
2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猛;;论我国环境行政权与公民环境权的合理定位[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仇永胜;黄环;;美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6 陈谨;张树兴;;论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7 梁达西;;绿色民法典:关注并规范环境法律问题[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8 孟庆垒;;自然物权利论争综述[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9 戚道孟;高俊芹;;环境问题与民法典绿色化的法律设想[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王方玉;;环境民事权利的困境与民法的修订[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3 董虹;论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之间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蒋先玲;项目融资模式及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6 王永清;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7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9 王汇群;企业经营能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志青;互动、社会资本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扩散[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霞;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夏玲娟;环境侵害排除中权利冲突的衡平与通约[D];苏州大学;2006年
3 李冬;论环境侵害私力救济的法律调控[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丙辉;环境问题对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影响及我国对策[D];河北大学;2000年
5 雷隆;试论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赵英杰;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投资项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7 刘红艳;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8 黄春春;关于制定可持续发展伦理对策的构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9 孔石;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法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10 颜士鹏;中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的现状评价与完善[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瑞萍;从“代际公平”理论反思民事主体制度的价值[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2 谷德近;代际环境权的宪法保障[J];当代法学;2001年08期
3 杨勤业,张军涛,李春晖;可持续发展代际公平的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4 范进学;法学核心范畴关系论——一种比较法的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吕忠梅,鄢斌;论经济法的程序理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朱谦;环境权问题:一种新的探讨路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廖小平;论代际伦理及其关涉视域和基本原则[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孟伟;环境刑法的伦理基础[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9 曹明德;论生态法的基本原则[J];法学评论;2002年06期
10 吕忠梅,鄢斌;代际公平理论法律化之可能性研究[J];法学评论;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于忠春;人权视角下的环境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宿晓;国际正义与全球正义辨[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婷;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立法之目的及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何种权利?——一种权利视角的考察[J];东方法学;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坤 张勇;值得借鉴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N];中国水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仲平;香港三合会的源流、演变及刑事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46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44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