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能源节约法律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09 11:09
【摘要】: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大力推进节约,建立节能型工业、节能型社会,能源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敏感问题,但是,当今的社会能源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合理节约利用能源、保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普遍关注。而通过立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调整人们在能源节约活动中的行为,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根本途径。本文针对我国能源节约法律体系不完善的现实,依据立法学的一般理论,参照相关的资源法、环境法,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试图为推动能源节约立法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从而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本文一共由五章组成,分别是: 第一章是:“绪论”,论述了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写作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是:列举我国节能现状,以及节能立法现状。 第三章是:从效力等级、立法内容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三个方面,对包括《宪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在内的我国现行节能立法展开系统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第四章是:列举美国、日本、欧盟的节能立法状况和能源节约的政策,分析国际节能立法的趋势,以及其能源节约立法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启示。 第五章是:有针对性地归纳出完善我国节能立法的政府主导原则、经济激励原则、鼓励技术创新原则、节能高效原则、义务本位原则等重要原则,并依据我国现行节能立法和国外有益经验,建议制定能源基本法、制定和修改节能单行法,整合现有能源单行法以形成节能单行法体系,以及创设和完善消费者节能激励、强制性能效标准和节能自愿性协议、可再生能源配给制度等重要节能法律制度。 第六章是:对本文的结论和创新点进行总结。 本文通过能源节约立法体系应当是一个稳定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效力的,以基本法与专项立法相结合,以全国人大立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为主、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辅的法律体系,它是以能源节约基本法为核心,专项法完备的,由多层次、门类齐全的能源节约法律法规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Abstract]: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put forward that build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ed society, vigorously promoting conservation, establishing energy-saving industry, energy-saving society, and energy security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sensitive issues of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however, the problem of social ener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How to rationally save and use energy and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erg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government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t is a fundamental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to adjust people's behavior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ctivities in the for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hrough legislation. In view of the imperfect legal system of energy conservation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theory of legislation, 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resource law, environmental law,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some beneficial explorations to promote the legisl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which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which discuss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topic, literature review, as well as the writing methods and innovations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chapter is: enumer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ergy saving in our country, as well a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ergy saving legislation. The third chapter is: from the effective level, the integrity and maneuverability of the legislative content, including the Constitution, the Energy Saving Law, the Renewable Energy Law and other laws and regulations,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nergy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in China, and discusses the defects and shortcomings. The fourth chapter is to enumerate the statu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polic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the European Union, and analyze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as well as the enlightenment of its energy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to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fif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important principles such as government leading principle, economic incentive principle, encourag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inciple, energy saving efficiency principle, obligation standard principle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energy saving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beneficial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nergy basic law should be formulated, the energy saving single line law should be formulated and amended, and the existing energy single line law should be integrated to form the energy saving one line law system. And the cre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onsumer energy conservation incentives, mandatory performance efficiency standards and voluntary agreements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renewable energy rationing system and other important energy conservation legal systems.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and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legislative system of energy conservation should be stable, with practical content and effect,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law and special legislation, dominated by the legislatio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supplemented by departmental regulations and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It is based on the basic law of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special law is complete, and the special law is multi-level. A unified whole of organic links composed of complete categorie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2.67;F2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惠锋;;完善立法 保障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J];风能;2010年03期

2 侯佳儒;;美国可再生能源立法评介[J];风能;2010年03期

3 陈廷辉;;浅谈协调《可再生能源法》与相关法律关系的对策[J];风能;2010年03期

4 李;;核能真的完了吗?[J];当代社科视野;2011年Z1期

5 郭瑞芹;;我国新能源法律制度的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6 段连敖;王月高;;关于在内蒙古建设国家战略能源基地的建议[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7 彭婧婕;;浅析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法律问题——以探究“福岛核事故”为例[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8 赵庆寺;;试论中国能源国际战略的改革与调整[J];和平与发展;2011年03期

9 彭大纲;周庆忠;王睿石;;新能源革命背景下的军用能源教学改革[J];中国储运;2011年07期

10 邓元杰;;展望我国新时期法律视角下的“低碳革命”[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讨论稿)[A];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交流会大会文集[C];2010年

2 杨敏英;;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挑战[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戴磊;孙文强;田永华;;能源节约评价指标与分析方法[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成新;蒋红花;王格芳;周玉杰;;山东省能源供求预测与集约利用对策研究[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2009年

5 计育根;;上海高层建筑和能源发展及空调用能结构概况[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文集[C];1998年

6 赵玉文;;光伏发电在本世纪我国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徐志祥;;对毕节地区能源发展拉动税收增长的调查[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5年

8 ;勃林格殷格翰: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A];2008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社会责任红皮书[C];2009年

9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A];中国首届商品粉煤灰及磨细矿渣加工与应用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10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星;以能源节约推动减排[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长沙市能源局局长 缪晨光;长沙如何破解能源瓶颈[N];长沙晚报;2011年

3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能源专家 翟永平 郑晓盟 译;从蒙特利尔窗口透视能源大世界[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记者 杨扬;北京把能源节约作为重点[N];中国化工报;2005年

5 庄民慧;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应成为长期国策[N];中国石化报;2005年

6 ;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N];上海科技报;2007年

7 本报评论员;构建适应能源发展的行业管理体制[N];中国电力报;2008年

8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吕海平;关于我国能源发展改革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8年

9 记者 巩国强;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取经清华大学[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10 谢登科 周英峰;能源发展方式要转变[N];市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军乾;我国能源安全评价体系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邓向辉;非洲能源国际竞争与中非能源合作[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张艳;我国东部沿海区域能源安全评价及保障路径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任静;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张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涛;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炳轩;韩国的能源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邢小军;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周剑;辽宁省中长期能源供需预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罗汉武;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测度分析及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浅论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陈文锴;中印能源合作的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晋伟;俄罗斯与欧盟能源管道合作与争议[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志浩;中国—巴西能源合作: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静;西部地区能源可持续发展法制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久佳;美国能源支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贾艳萍;普京时代以来的俄罗斯能源外交[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靳大午;中印能源外交关系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崔健;中蒙能源合作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张李昂;中俄能源合作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12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512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2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