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生态补偿法的产生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14 11:35
【摘要】: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生态系统的平衡。近年来,随着人口规模的持续膨胀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严重超出了自然界本身的承受范围,人类为了发展经济向自然界索取了过多的资源和能量,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自然资源总量日渐减少,某些资源将近耗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某些地区因生态破坏已经达到严重程度,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安全,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或因生态环境保护而丧失了发展机遇者得不到补偿,严重影响了这部分人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而生态服务的受益者,长期以来一直视生态服务为“免费的午餐”,长期享受生态环境服务而不用付出任何费用,在此问题上权利与义务的天平开始倾斜,形成了严重的不对等。“我花钱种树,他免费乘凉”,“上游保护、下游受益;上游污染、下游遭殃”,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现实矛盾的真实写照。生态补偿制度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生态保护外部成本的内部化,让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好生态产品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生态补偿问题自从一提出就受到各位环境保护学家的赞同,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研究及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立足于生态补偿法的产生与发展,系统总结了生态补偿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明确界定了生态补偿法的概念,然后分析了生态补偿法产生的现实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总结了国外生态补偿实践和立法的发展,实践方面论述了美国、法国、德国的生态补偿实践。立法方面则总结了德国、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生态补偿立法及其特点。第三部分主要立足于我国生态补偿法的发展,首先从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讲述了我国生态补偿法出现的背景,然后论述我国目前实施的生态补偿实践,最后总结我国生态补偿法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论述生态补偿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第五部分总结了生态补偿法的发展趋势包括制度法律化、方式科学化、实践国际化。然后明确了我国的建设任务,包括修改现有法律,加快生态补偿立法进程,制定专门的生态补偿法、加强生态补偿法基础研究、进一步完善政府补偿机制,大力推行市场补偿机制,拓展其他补偿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合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论文首次将研究目标转向生态补偿法的产生与发展。目前国内外有关生态补偿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态补偿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方面主要集中在生态补偿法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化研究,实践方面,主要集中在森林、流域以及水资源的生态补偿实践,提出了生态补偿的方式和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很少出现系统的研究生态补偿法的产生过程的文章。本文立足于这个问题,从生态补偿法的产生开始,条分缕析的论述生态补偿法在国内外的产生和发展情况。(2)本文从整个法律系统出发,指出了生态补偿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生态补偿法虽然目前在立法层面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生态补偿法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生态补偿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手段,是确立生态资源价值属性的必然要求,是规范国家不同层次环境决策的依据,是促使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然后论述了生态补偿法与现行污染环境防治法和自然资源法、国际公约或国际条约的关系。(3)本论文总结了生态补偿法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的学者很少有人系统的总结生态补偿法的发展趋势,本文从生态补偿法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生态补偿法的未来发展趋势,即生态补偿制度法律化、生态补偿方式科学化、生态补偿实践国际化,然后具体论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晓华,郑小贤,杜鹏志,王小平;公益林经济补偿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胡振鹏;刘青;;江西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宗臻铃,欧名豪,董元华,杨林章;长江上游地区生态重建的经济补偿机制探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1期

4 朱丹果;;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张文宁;;生态补偿若干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1期

6 孔凡斌,魏华;森林生态保护与效益补偿法律机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7 万艳红;;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立法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张炳淳;;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分析[J];河北学刊;2008年01期

9 刘春江;薛惠锋;王海燕;杨养锋;;生态补偿研究现状与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1期

10 高彤;杨姝影;;国际生态补偿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环境保护;2006年1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万本太;[N];中国环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尤艳馨;我国国家生态补偿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米松华;建立黑龙江省新型水资源补偿机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2 张虹;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机制的构想[D];兰州大学;2006年

3 王們;论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D];郑州大学;2006年

4 王琳s,

本文编号:2526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526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b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