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刑法的革命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分类号】:D914;D9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光君;;环境刑法的生态本位论纲[J];时代法学;2008年01期
2 张光君;;唯发展主义再批判[J];理论月刊;2009年06期
3 张光君;;对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的初步批判[J];前沿;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长生;彭新林;;前科消灭的性质辨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张曙光;;一种“事实关系”型行为——刑法中持有之规范论描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何承斌;;试论人权的刑法保障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唐世月,贺志军;中、德污染环境犯罪的若干问题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李凌;;结合犯替代包容犯与转化犯的立法可能性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付强;;论犯罪特征之间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雍自元;;犯罪被害人过错立法与司法规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王立志;;法治语境下中国死刑问题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艳;徐凤霞;;论公诉阶段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罗勇;;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田肇树;陈海宏;;生态文明建设的刑法保障[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海宏;史小辉;;惩治森林犯罪的非刑罚措施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郭媛;;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的完善[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田肇树;;论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的刑法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田肇树;;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刑法应对[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9 彭俊;;对我国水污染犯罪刑事立法的思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熊姝丹;;浅析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完善[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青春;企业可持续创新的实现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茂林;渔业相关传统生态智慧与水域生态养护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7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向东;基准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詹洁;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陈春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谭轶城;论刑法评价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卢苇;我国死缓适用标准的实证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金懿;论刑法中的错误与共同犯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文聪;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德化;人类环境困境的哲学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黎德化;“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王诺;唯发展主义批判[J];读书;2005年07期
4 向泽选;危害环境罪的概念及行政从属性[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5 李志宁;生态环境下的资源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6 柳树滋;大生态文明: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彭新武;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层反思[J];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04期
8 王礼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现状分析及路径反思[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李永升;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构成特征探究[J];现代法学;2005年02期
10 赵建军;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两难抉择及未来路径[J];中国科技论坛;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凤中;解决持久性中国环境危机需要超常行动[J];陕西环境;2002年05期
2 马占杰;气候对青海省生态建设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常永军;刘本洁;;论环境危机与价值观教育[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向忠志;;基于环境危机的植物环保功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4期
5 佑素珍;人类中心主义与环境危机[J];兰州学刊;2002年01期
6 王凤珍;人类理性与环境危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李立周;施月峰;;中国环境行政边缘化的成因探析与对策思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8 陈潭;张晓亮;;环境治理与生态政治——绿色中国的政策议程及其行动框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毛涛;;环境权基本问题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谭丕振;;人权视野下的环境权[J];法制与社会;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洁;连纲;;环境危机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王慧;;环境危机与私有化: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廖华;;从盐城水污染案看环境刑法的尴尬[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常生燕;;风险社会语境下的环境刑法[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5 赵廷光;;马克思主义犯罪观与传统犯罪概念[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6 戈华清;许颖;;以科技失灵为背景环境危机的法律选择[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世雁;杨束芳;;城市技术体系的异化与生态城市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8 李世雁;王志平;;技术的生态之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郑莉芳;;刑法观、犯罪观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兼论犯罪心理学与刑事科学体系的一致性[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高军;;宪政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环境危机[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倩 编译;意大利古城重陷环境危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杜悦英 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首席代表 张爽;投资自然:环境危机的终极救赎[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3 西南政法大学比较环境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光君;环境刑法秉持何种理念[N];检察日报;2010年
4 曾华璧 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素朴实践可解环境危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张苏;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环境刑法[N];法制日报;2009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张苏;环境刑法的四个学术问题[N];检察日报;2009年
7 陈首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环境危机中的科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尹秀竹;环境刑法:开创环境保护的新视角[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主讲人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资深教授 彼得·圣吉 本报记者 秦继东 修铁钢 编辑整理;环境危机与重建生态文明[N];新华日报;2008年
10 法学所 董文勇;我国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世雁;环境危机的多向度分析[D];东北大学;2002年
2 吕欣;环境刑法的反思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8年
3 孟伟;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中的环境刑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吴立志;恢复性司法基本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文雅;流变、分野与实质——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环境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6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红心;企业环境责任论[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开宇;生态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黄开诚;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存在范围[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兴;环境刑法的价值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王睦冲;环境刑法新理念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吴鹏飞;环境刑法的效率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颖;我国环境刑法功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史庆今;环境刑法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董文勇;环境刑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刘佳;从刑法修正案看我国环境刑法变化[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谢衍明;人性视野下的犯罪观[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浩;欧盟环境刑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刑事政策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王晓;陕西省城市环境危机管理机制问题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4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53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