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法经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9 20:34
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采用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现代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博弈论等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 文章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集中进行了概念和理论的阐述以及相关研究背景的介绍,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界定了环境资源的概念,介绍了目前中国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探讨了该问题的实质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经济学分析;第二层次主要介绍了产权的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是对中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一般分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缔约分析,分析了中国环境资源产权界定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公共产权是中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中最基本的所有权形式;第二层次介绍了中国环境资源公共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为中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在这一部分,结合第二部分的分析内容,提出通过提高政府环境资源管制绩效,建立环境资源公共产权代理主体竞争机制,建立、健全环境资源产权的交易制度,加强对环境资源公共产权权能体系的系统化建构等四大项政策建议来优化中国环境资源公共产权制度,提高产权制度绩效。 第...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绪论
1.1 环境资源的概念
1.2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实质及其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1.2.1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的现状、实质
1.2.2 环境资源问题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1.3 产权的一般理论
1.3.1 产权的概念与特征
1.3.2 产权制度与经济效率
2 中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一般分析
2.1 环境资源产权的缔约分析
2.2 中国环境资源产权界定的约束条件
2.2.1 环境资源稀缺性的价值属性
2.2.2 环境资源特殊的物理属性
2.2.3 中国政治法律制度的特殊规定性
2.3 中国环境资源产权的基本形式一公共产权
2.3.1 中国环境资源公共产权制度的必然性分析
2.3.2 中国环境资源公共产权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2.4 中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4.1 环境资源公共产权所有者缺位,政府管制失效
2.4.2 环境资源产权交易性不强,产权绩效不高
2.4.3 环境资源产权权能划分不细致,权能错配
3 中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完善
3.1 提高政府环境资源管制绩效
3.1.1 改变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约束结构,使其对地方环境资源状况负责
3.1.2 加强对政府环境管制的再监督
3.2 建立环境资源公共产权代理主体竞争机制
3.3 建立、健全环境资源产权的交易制度
3.3.1 建立、健全环境资源使用权和经营权一级市场
3.3.2 建立、健全环境资源用益产权二级市场
3.4 加强对环境资源公共产权权能形式的系统化建构
3.4.1 公民环境权的法律确认
3.4.2 环境资源产权权能的再设计
4 加强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法律保障
4.1 产权与法权
4.2 环境资源产权及其实现方式的法律确认
4.3 环境资源公共产权的法律救济
4.3.1 环境资源公共产权受损的情形及法律救济的方式
4.3.2 环境资源诉讼制度的完善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以非政府组织(NGO)为中心[J]. 李艳芳. 浙江社会科学. 2004(02)
[2]从资源产权和价格制度角度审视环境问题[J]. 郭沛源. 环境保护. 2003(09)
[3]公共选择与公民参与集体行动的动力[J]. 吴昕春. 安徽大学学报. 2002(05)
[4]环境NGO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对日本环境NGO的案例分析[J]. 林家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02)
[5]公民环境权的宪法学考察[J]. 张力刚,沈晓蕾. 政治与法律. 2002(01)
[6]论环境权及其立法问题[J]. 陈开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7]中国环境政策的总体评价[J]. 张晓. 中国社会科学. 1999(03)
[8]再论产权变革与资源的持续性管理[J]. 张陆彪. 经济学家. 1994(03)
本文编号:3007564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绪论
1.1 环境资源的概念
1.2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实质及其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1.2.1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的现状、实质
1.2.2 环境资源问题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1.3 产权的一般理论
1.3.1 产权的概念与特征
1.3.2 产权制度与经济效率
2 中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一般分析
2.1 环境资源产权的缔约分析
2.2 中国环境资源产权界定的约束条件
2.2.1 环境资源稀缺性的价值属性
2.2.2 环境资源特殊的物理属性
2.2.3 中国政治法律制度的特殊规定性
2.3 中国环境资源产权的基本形式一公共产权
2.3.1 中国环境资源公共产权制度的必然性分析
2.3.2 中国环境资源公共产权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2.4 中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4.1 环境资源公共产权所有者缺位,政府管制失效
2.4.2 环境资源产权交易性不强,产权绩效不高
2.4.3 环境资源产权权能划分不细致,权能错配
3 中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完善
3.1 提高政府环境资源管制绩效
3.1.1 改变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约束结构,使其对地方环境资源状况负责
3.1.2 加强对政府环境管制的再监督
3.2 建立环境资源公共产权代理主体竞争机制
3.3 建立、健全环境资源产权的交易制度
3.3.1 建立、健全环境资源使用权和经营权一级市场
3.3.2 建立、健全环境资源用益产权二级市场
3.4 加强对环境资源公共产权权能形式的系统化建构
3.4.1 公民环境权的法律确认
3.4.2 环境资源产权权能的再设计
4 加强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法律保障
4.1 产权与法权
4.2 环境资源产权及其实现方式的法律确认
4.3 环境资源公共产权的法律救济
4.3.1 环境资源公共产权受损的情形及法律救济的方式
4.3.2 环境资源诉讼制度的完善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以非政府组织(NGO)为中心[J]. 李艳芳. 浙江社会科学. 2004(02)
[2]从资源产权和价格制度角度审视环境问题[J]. 郭沛源. 环境保护. 2003(09)
[3]公共选择与公民参与集体行动的动力[J]. 吴昕春. 安徽大学学报. 2002(05)
[4]环境NGO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对日本环境NGO的案例分析[J]. 林家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02)
[5]公民环境权的宪法学考察[J]. 张力刚,沈晓蕾. 政治与法律. 2002(01)
[6]论环境权及其立法问题[J]. 陈开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7]中国环境政策的总体评价[J]. 张晓. 中国社会科学. 1999(03)
[8]再论产权变革与资源的持续性管理[J]. 张陆彪. 经济学家. 1994(03)
本文编号:3007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007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