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生物遗传资源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03:07

  本文关键词:生物遗传资源立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人类一方面不断增加对生物遗传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面临着生物遗传资源大量流失。生物遗传资源成为了稀缺资源,而发展中国家生物遗传资源丰富、发达国家生物遗传资源贫乏的分布状况,使得人类在利用生物遗传资源的过程中发生激烈冲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正面临着上述问题的挑战。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一些生物遗传资源特别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或生物遗传资源立法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等,,纷纷通过立法建立本国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这些制度包括:立法依据、立法模式、立法关注的内容及运行机制的完善与创建。 尽管我国已经积极加强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但是仍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如缺乏专门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法律法规,现有法律法规中缺乏可操作性,尚未与现有的国际规则接轨等。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立法经验,确立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的国家主权、可持续发展、惠益公平分享等立法原则,考虑先针对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进行专门立法,逐步形成完整系统的综合性立法。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的具体法律制度构建应囊括以下内容:明确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的权属,健全生物遗传资源的管理体制,建立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机制,加强生物遗传资源监测评估,建立外来物种入侵的预防机制。
【关键词】:生物遗传资源 生物多样性 人类共同关注事项 国家主权原则 惠益公平分享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1 生物遗传资源的基本理论10-19
  • 1.1 生物遗传资源的界定10-12
  • 1.1.1 生物遗传资源的概念10-11
  • 1.1.2 生物遗传资源的特征11-12
  • 1.2 生物遗传资源的法律地位12-15
  • 1.2.1 生物遗传资源的国际法地位12-14
  • 1.2.3 生物遗传资源的国内法地位14-15
  • 1.3 生物遗传资源立法的意义15-19
  • 1.3.1 维护生物多样性15-16
  • 1.3.2 实现生物遗传资源的利用与惠益公平分享16-18
  • 1.3.3 促进生物遗传资源惠益的跨境分享18-19
  • 2 国外生物遗传资源的立法及趋势19-32
  • 2.1 生物遗传资源的国际与区域立法19-24
  • 2.1.1 《国际新植物品种保护国际公约》19-20
  • 2.1.2 《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后续成果20-22
  • 2.1.3 《粮食与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22-23
  • 2.1.4 安第斯共同体《第 391 号决议》23-24
  • 2.2 生物遗传资源的典型国家立法24-28
  • 2.2.1 印度24-25
  • 2.2.2 菲律宾25-26
  • 2.2.3 哥斯达黎加26-27
  • 2.2.4 澳大利亚27-28
  • 2.3 对国外生物遗传资源立法的评价28-32
  • 2.3.1 主权原则成为生物遗传资源立法依据29
  • 2.3.2 依据具体国情选择生物遗传资源的立法模式29-30
  • 2.3.3 以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为中心30
  • 2.3.4 形成较为系统的生物遗传资源管理体制30-32
  • 3 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立法的现状及问题32-36
  • 3.1 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立法的现状32-33
  • 3.2 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立法存在的问题33-36
  • 3.2.1 缺乏专门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法律法规33
  • 3.2.2 现有法律法规中缺乏可操作性33-34
  • 3.2.3 尚未与现有的国际规则接轨34-36
  • 4 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立法体系构建36-45
  • 4.1 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立法的原则36-37
  • 4.1.1 国家主权原则36
  • 4.1.2 可持续发展原则36-37
  • 4.1.3 惠益公平分享原则37
  • 4.2 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立法模式的选择37-39
  • 4.3 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的具体法律制度构建39-45
  • 4.3.1 明确我国生物遗传资源权属39
  • 4.3.2 健全生物遗传资源的管理体制39-40
  • 4.3.3 建立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机制40-43
  • 4.3.4 加强生物遗传资源监测评估43
  • 4.3.5 建立外来物种入侵的预防机制43-45
  • 结束语45-46
  • 参考文献46-51
  • 致谢51-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邦;生物基因资源获取和利益分享的国际法规制──兼论对我国基因资源保护的启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张小勇;;我国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立法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孙昊亮;;论遗传资源获取与来源披露对专利授权的影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张小勇;;印度遗传资源立法及其启示[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5 杨红朝;;遗传资源权视野下的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探究[J];法学杂志;2010年02期

6 钭晓东;郝峰;;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战略论纲[J];法学杂志;2010年11期

7 张湘兰,秦天宝;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巴塞尔公约及其最新发展:从框架到实施[J];法学评论;2003年03期

8 雷缪蕊;;人类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机制的法律分析[J];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9 赵瑾;;农民权和生物与遗传资源保护关系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10 严永和;;目前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法律保护机制国际探索的成就与不足——评CBD事先知情同意机制和FAO农民权机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平;[N];北京日报;2005年


  本文关键词:生物遗传资源立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02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e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