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2 20:01

  本文关键词: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独特的矿产资源优势促进了西北生态脆弱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资源开采利用造成了自然状况的恶化和生态境况的危机,特别是对水体的污染,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丧失,使西北生态脆弱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西北地区的生态境域以其脆弱性、敏感性、极易破坏性和难以恢复性著称,如何调整矿产资源开采、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纽带关系,如何突破制约西北生态脆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危机处理的瓶颈,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现实意义重大。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指导下,融合美丽中国生态理念的大背景,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特殊性和缺失性,为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依据,并致力于美丽中国梦的实现。 第一部分,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开发的负面效应分析。以西北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形成及对全局性生态保护的建设意义为基准,从而剖析了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负面因素,进行了透彻、有序、合理的分析。 第二部分,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主要分析了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维度、原则和保证金的类别,为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理分析。首先型塑生态补偿机制的多视角解读,进而分析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独特性和缺失性,指出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反思性基本运维。 第四部分,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实证分析。以甘肃玉门石油和陕西榆林煤炭为例,论证资源枯竭型地区与资源开发中地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思路。
【关键词】:西北生态脆弱区 矿产资源 生态补偿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1章 导论10-17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
  • 1.3 相关课题国内外研究情况11-13
  • 1.3.1 国外研究状况11-12
  • 1.3.2 国内研究状况12-13
  • 1.4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的理论13-15
  • 1.4.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13-14
  • 1.4.2 美丽中国理念14
  • 1.4.3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14-15
  • 1.4.4 矿产资源耗竭性理论15
  • 1.4.5 矿产资源开发的外部性理论15
  • 1.5 主要研究方法15-17
  • 1.5.1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15
  • 1.5.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15-16
  • 1.5.3 文献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16
  • 1.5.4 系统分析方法16-17
  • 第2章 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开发的负面效应分析17-23
  • 2.1 西北生态脆弱区的界定17-18
  • 2.1.1 西北生态脆弱区的分布17
  • 2.1.2 西北生态脆弱区的形成17
  • 2.1.3 西北生态脆弱区对我国生态保护的重大意义17-18
  • 2.2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作用18-23
  • 2.2.1 矿产资源损耗及对伴生资源的破坏18-19
  • 2.2.2 对水体的污染19
  • 2.2.3 对大气及环境造成的污染19-20
  • 2.2.4 对矿区土地资源的破坏20
  • 2.2.5 对矿区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的破坏20-21
  • 2.2.6 对地质构造的破坏21
  • 2.2.7 对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损害21-23
  • 第3章 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23-31
  • 3.1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概述23-25
  • 3.1.1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释义23-24
  • 3.1.2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目的24
  • 3.1.3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实质24-25
  • 3.2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维度25-28
  • 3.2.1 矿产资源开发的补偿主体25-26
  • 3.2.2 矿产资源开发的补偿客体26-27
  • 3.2.3 矿产资源开发的补偿方式27-28
  • 3.3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保证金的类别28-31
  • 3.3.1 一次性保证金和阶段性保证金29-30
  • 3.3.2 软性保证金和硬性保证金30-31
  • 第4章 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理分析31-42
  • 4.1 型塑生态补偿机制的多视角解读31-33
  • 4.1.1 生态文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31
  • 4.1.2 科学发展观:重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31-32
  • 4.1.3 中国梦:优化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实现美丽中国的永续发展32-33
  • 4.2 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开采问题的独特性分析33-35
  • 4.2.1 矿区地质构造复杂与自然灾害频繁并存33
  • 4.2.2 矿产资源富集区与民族聚居、宗教交错33-34
  • 4.2.3 开采观念技术滞后与补偿资金不足困顿34
  • 4.2.4 矿产资源开发结构与矿政管理完善不足34-35
  • 4.3 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性分析35-38
  • 4.3.1 生态补偿的立法、执法体系不完善35
  • 4.3.2 生态补偿标准低与生态修复成本高35-36
  • 4.3.3 生态补偿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存在缺陷36
  • 4.3.4 生态补偿范围窄、体系单一与监管不够36-37
  • 4.3.5 生态补偿机制与民族稳定团结互动缺失37-38
  • 4.4 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反思性基本运维38-42
  • 4.4.1 法制化轨道的规范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要基础38
  • 4.4.2 全覆盖多角度运作是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载体38-39
  • 4.4.3 恢复和治理保证金制度是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保障39
  • 4.4.4 矿区环境严格监管是生态补偿机制约束的必要补充39-40
  • 4.4.5 矿山地质的监测与恢复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手段40
  • 4.4.6 边疆稳定与民族团结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保证40-42
  • 第5章 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实证分析42-54
  • 5.1 矿产资源(枯竭型)生态补偿机制的典型案例——以甘肃玉门地区石油资源为例42-48
  • 5.1.1 玉门油田概况42-44
  • 5.1.2 玉门地区石油资源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44-45
  • 5.1.3 玉门地区石油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困境45-46
  • 5.1.4 玉门地区石油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出路46-48
  • 5.2 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补偿机制的典型案例——以陕西榆林地区煤炭资源为例48-54
  • 5.2.1 榆林地区煤炭资源概览48-49
  • 5.2.2 榆林地区煤炭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可行性49-51
  • 5.2.3 榆林地区煤炭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障碍51-52
  • 5.2.4 榆林地区煤炭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重构52-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59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新才;斯丽娟;;甘肃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5期

2 曹明德;;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之探究[J];法商研究;2007年02期

3 吕雁琴;慕君辉;李旭东;;新疆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博弈分析及建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8期

4 李爱年,彭丽娟;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及其立法思考[J];时代法学;2005年03期

5 谢美娥;谷树忠;;我国资源税的功能缺陷研究及改革建议——以榆林市为例[J];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6 张景华;;中国资源税问题研究与改革取向[J];经济与管理;2009年05期

7 宋敏;耿荣海;史海军;邓红兵;;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分析[J];理论界;2008年05期

8 吕志祥;牛建平;;鄂尔多斯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煤矿安全;2013年03期

9 宋蕾;李峰;燕丽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内涵探析[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余实;汪慧玲;;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双赢模式研究[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0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西北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21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5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