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立法完善

发布时间:2017-04-23 09:09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立法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环境问题的产生由来已久,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人们在早期的时候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以致于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环境的行为不仅直接危害着人身和财产利益,更是对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资源衰竭威胁着全球的安全,十大环境问题被称为十大“环境炸弹”:①臭氧层耗损;②水资源危机;③森林锐减;④酸雨污染;⑤土地荒漠化;⑥垃圾成灾;⑦生物多样性遭破坏;⑧海洋污染;⑨有毒化学品污染;⑩温室效应加剧。环境犯罪的最可怕之处就是对全球安全的威胁,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及时遏制类似于上述十大“环境炸弹”的环境破坏,人类及其他一切生物生存的环境都将遭到破坏,导致生物的最终毁灭和地球的消亡。 随着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人们才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世界各国最初都是采用行政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的不足,由于危害环境的方式和手段日益多样化,后果也越来越严重,传统的依靠行政力量来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开始显得力不从心,而运用相应的刑事手段打击环境犯罪就显得十分必要,于是各国开始尝试刑事救济手段。刑事救济手段是事后处理法,主要用于惩治严重破坏环境的行为,主要发挥刑法的威慑、教育功能。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刑法作为维护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发挥着日趋明显的作用。 目前我国刑法中虽然存在着有关环境犯罪方面的规定,但是仍然不够全面和完善,在环境保护的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理念等方面需要加以转变和突破,尤其是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保护理念。通过对国内环境刑法现状的反思和国外环境刑法的学习与借鉴来促进我国环境刑法的完善和发展。 本文分为引言和正文共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分析了环境犯罪的国内和国外研究现状,初步指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主要观点;第一部分是对环境犯罪概况的介绍,包括环境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立法背景,并从刑法立法理念、刑法立法模式、刑罚种类的特点和刑罚力度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立法情况;第二部分从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这四个方面对环境犯罪的构成特征进行分析,以求更好的了解环境犯罪的相关内容;第三部分是对国外的环境刑法立法考察,,包括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德国、日本和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英国、美国,通过对国外环境刑法的考察分析使我国在完善环境刑法方面得到启示和借鉴;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我国的环境刑法立法的缺陷,包括立法理念的陈旧、缺乏环境危险犯和严格责任制度的规定、罚金刑和资格刑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缺乏非刑罚措施的配合适用等,并逐一提出了我国环境刑法立法的完善措施。 在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转变关于环境犯罪的刑法立法理念,提高环境犯罪在刑法章节中的地位,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破坏环境的行为,适当的借鉴国外惩治环境犯罪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方法。对于已经发生的破坏环境的行为,惩治环境犯罪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够及时的修复和治理环境并作出提早的预防,进而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才是终极目标。我们在运用刑法手段惩治环境犯罪的同时,还要采取其他的多种方法,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环境刑法 环境犯罪 立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4;D922.6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4
  • 一、 环境犯罪概况14-21
  • (一) 环境犯罪的概念和特征14-16
  • 1. 环境犯罪的概念14-15
  • 2. 环境犯罪的特征15-16
  • (二) 环境犯罪的立法背景16-17
  • (三) 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立法情况17-21
  • 1. 刑法立法理念17-18
  • 2. 刑法立法模式18
  • 3. 刑罚种类的适用特点18-19
  • 4. 刑罚力度19-21
  • 二、 环境犯罪的构成特征分析21-26
  • (一) 环境犯罪的客体特征21-22
  • (二) 环境犯罪的客观特征22-24
  • 1. 环境犯罪的危害行为22-23
  • 2. 环境犯罪的既遂形态23
  • 3. 环境犯罪的因果关系23-24
  • (三) 环境犯罪的主体特征24-25
  • 1. 自然人环境犯罪主体24
  • 2. 单位环境犯罪主体24-25
  • (四) 环境犯罪的主观特征25-26
  • 三、 国外的环境刑法立法考察26-38
  • (一) 大陆法系国家26-31
  • 1. 德国26-28
  • 2. 日本28-31
  • (二) 英美法系国家31-36
  • 1. 英国31-34
  • 2. 美国34-36
  • (三) 国外环境刑法立法对我国的启示36-38
  • 四、 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立法缺陷及完善38-49
  • (一) 我国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立法缺陷分析38-42
  • 1. 刑法立法理念存在的问题38-39
  • 2. 未能集中反映环境犯罪侵害的客体39
  • 3. 定罪标准过高,缺乏环境犯罪危险犯的设置39-40
  • 4. 罪名规制范围较窄40
  • 5. 严格责任制度的缺失40
  • 6. 罚金刑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40-41
  • 7. 未能确立资格刑在环境犯罪刑罚体系中的应有地位41-42
  • 8. 缺乏非刑罚措施的配合适用42
  • (二) 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立法完善42-49
  • 1. 分则体系中,环境犯罪独立成章42-44
  • 2. 增加环境犯罪危险犯的规定44
  • 3. 适度引入严格责任制度44-46
  • 4. 扩大环境刑法的规制范围46
  • 5. 环境犯罪财产刑的完善46-47
  • 6. 环境犯罪资格刑的完善47
  • 7. 环境犯罪非刑罚措施的完善47-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53-55
  • 后记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力生;牛广义;;环境犯罪及其立法的完善[J];当代法学;1991年03期

2 陈明华,王占启;海峡两岸环境犯罪之比较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邓文莉;我国环境刑法中不宜适用严格责任原则[J];法商研究;2003年02期

4 杨春洗;约翰·海德;刘生荣;王艳萍;;中国环境犯罪的刑事治理[J];法学家;1994年06期

5 邹清平;论危害环境罪[J];法学评论;1986年03期

6 李希慧;李冠煜;;环境犯罪客体研究——“环境权说”的坚持与修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王秀梅;环境犯罪刑事立法[J];河北法学;1996年01期

8 刘洋;陈凯;;从经济视角探析我国罚金刑的完善[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同利平;试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10 张梓太;论公害罪[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艳芳;环境犯罪构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立法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22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