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7-04-25 02:18
本文关键词: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口、资源、环境一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科技革命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1973年,第一次基因重组实验成功,生物技术给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未来工业革命,特别是转基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解决粮食问题、战胜疾病等,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转基因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风险和潜在危险,如何发挥转基因技术的积极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影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关键,也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研究的关键。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越来越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我国作为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物的大国,保护转基因生物安全不仅是我国应尽的国际义务,更符合我国的国家发展利益。目前,我国虽然制定了一些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法规,但这些法规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需要,建立与时俱进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对于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现状,从理论上提出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必要性,比较分析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积极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提供科学借鉴和支持,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应当制定一部专门的综合性转基因安全法律。期望此文能够对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实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生物安全 转基因 立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9
- 1 绪论9-16
- 1.1 课题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2.1 国际组织对问题研究的观点11
- 1.2.2 国外学者对问题研究11-12
- 1.2.3 国内学者对问题研究12-14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4
- 1.3.1 研究目的14
- 1.3.2 研究意义14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14-16
- 1.4.1 研究内容14-15
- 1.4.2 研究方法15
- 1.4.3 本文创新15-16
- 2 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立法16-29
- 2.1 转基因生物安全概述16-17
- 2.1.1 转基因生物安全相关概念16
- 2.1.2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风险16-17
- 2.2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17-21
- 2.2.1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专项立法18
- 2.2.2 转基因生物安全关联立法18-20
- 2.2.3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评析20-21
- 2.3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存在的问题21-27
- 2.3.1 没有统一的专门法律21
- 2.3.2 立法目标存在不一致21-22
- 2.3.3 立法层次偏低22
- 2.3.4 立法技术不成熟22-23
- 2.3.5 立法内容有疏漏23-25
- 2.3.6 基本法律制度不完善25-27
- 2.3.7 监管制度覆盖不全面27
- 2.4 本章小结27-29
- 3 国外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及启示29-42
- 3.1 欧盟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29-31
- 3.1.1 欧盟生物安全立法的基本原则29
- 3.1.2 欧盟生物安全立法的管理体制29-30
- 3.1.3 欧盟生物安全立法的法律体制30-31
- 3.2 美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31-33
- 3.3 澳大利亚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33-35
- 3.4 日本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35-37
- 3.5 巴西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37-39
- 3.6 启示39-41
- 3.6.1 转基因生物安全法——不可或缺39
- 3.6.2 立法和管理——立场鲜明39-40
- 3.6.3 转基因生物安全研发与商业化——“硬法”、“软法”的选择40
- 3.6.4 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机构——延伸或独立40-41
- 3.7 本章小结41-42
- 4 完善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必要性42-53
- 4.1 保证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42-43
- 4.2 维持生物多样性43-44
- 4.3 保障人类健康44-46
- 4.3.1 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潜在风险44-45
- 4.3.2 转基因药品对健康的潜在风险45-46
- 4.4 维护生态环境安全46-48
- 4.4.1 对生态环境的宏观影响46
- 4.4.2 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46-48
- 4.4.3 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性48
- 4.5 促进转基因技术健康发展48-49
- 4.5.1 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48-49
- 4.5.2 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合法性49
- 4.5.3 采取适当的法律手段49
- 4.6 维护我国经济贸易合法权益49-50
- 4.6.1 我国转基因生物进口方面49-50
- 4.6.2 我国转基因生物出口方面50
- 4.7 促进与生物安全国际法的接轨50-51
- 4.8 本章小结51-53
- 5 完善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设想53-67
- 5.1 立法目标53
- 5.2 立法模式53-54
- 5.3 立法原则54-57
- 5.3.1 预防原则54-55
- 5.3.2 无害利用原则55
- 5.3.3 谨慎发展原则55-56
- 5.3.4 科学管理与全程管理原则56
- 5.3.5 公众参与原则56-57
- 5.3.6 国际合作原则57
- 5.4 管理体制57-59
- 5.5 基本法律制度59-65
- 5.5.1 安全与风险评价制度59-60
- 5.5.2 事先知情同意制度60-61
- 5.5.3 许可制度61
- 5.5.4 标识制度61-62
- 5.5.5 可追踪制度62
- 5.5.6 应急管理制度62-63
- 5.5.7 损害赔偿制度63-64
- 5.5.8 公众参与制度64-65
- 5.6 本章小结65-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0-71
- 致谢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莎贝尔·梅斯特;;气候危机下[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年16期
2 刘标,薛达元;生物技术在欧美遇到的抵制及教训[J];农村生态环境;1998年04期
3 李宁;魏启文;刘培磊;连庆;;巴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安全管理考察报告[J];农业科技管理;2005年06期
4 贾士荣,金芜军;国际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几个事件的剖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3年01期
5 金芜军,贾士荣,彭于发;不同国家和地区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政策的比较[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年01期
6 张春艳;李萍;袁河清;;转Bt基因棉的鉴定和纯度检测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8年03期
7 蔡守秋;论生物安全法[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陈文炳,李寿崧,朱晓南,邵碧英;日本转基因技术研究与管理最新动态[J];检验检疫科学;2002年03期
9 王岫芳;;转基因大豆发展现状与中国的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2期
10 钱迎倩,田彦,魏伟;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评价[J];植物生态学报;1998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25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