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走向智慧型治理:环境治理模式的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2 23: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1978—2001年,采取功利型环境治理模式,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奉"经济发展优先"为圭臬,环境治理存在"价值理性"的缺失,沦为一种服务于国家经济大局的边缘性治理模式;2002—2013年,进入了管制型环境治理模式,中央权威矫正了功利主义,实现了"兼顾公平"的价值转向,但是,公司化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权威的治理目标函数出现偏差,环境法律法规上的软约束、缺少问责、公众参与机制不畅等缺陷导致地方政府出现"象征性治污""不出事逻辑"等问题,存在"制度理性"的缺失;2014年至今,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推动下,环境治理进入了"合作型"模式,该模式融入了现代化国家治理理念,突出了政府之外的市场和社会这两极的作用,初步搭建了形式完备的权利义务结构框架。但是,在对体现"合作型"环境治理特点的"河长制"的观察中,发现合作型治理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徒法不足以自行,智慧时代下应当实现制度理性和技术理性的结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工具,推动环境治理模式向"智慧型"环境治理的路向变迁。 

【文章来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8(05)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 传统环境治理模式的逻辑及局限:1978—2013年
二、 治理时代合作型环境治理模式的形成及其制度逻辑
三、 合作型环境治理模式的制约因素探析——以河长制为例的观察
    1. 河长制环境治理实践中的问题及反思
    2. 合作型环境治理模式的制约因素:信息不对称
        第一,上下级政府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第二,政府与公众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第三,政府与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四、 智慧时代环境治理转型进路:实现技术理性与制度理性的结合



本文编号:3318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318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3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