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法律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03:00
本文关键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法律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淡水危机在全球的蔓延,也加强了人们对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视。国际河流蕴含着丰富的淡水资源,对其进行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同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但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导致国际河流的水质不断恶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国际河流水污染带来的恶性变化是关系到水资源安全的重要内容,其容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澜沧江-湄公河作为亚洲重要的国际河流,也是关系到我国发展的重要河流,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带来该流域六国经济技术上的发展,还可以维持该流域的稳定,加强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但是由于水资源的利用,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自然灾害带来的污染使得该流域的河流健康受到了影响,再加之该流域水污染防治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该流域的水资源面临巨大危机。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在立足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现有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机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其他重要的国际河流的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的归纳、分析和比较,试图完善现有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机制。 第一部分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的概述,清楚的界定了国际河流跨界水污染的含义,分析了国际河流水污染的特点和分类,阐述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现在的污染和防治状况,并明确表达了水污染防治机制存在的意义。只有在明白国际河流水污染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分析现在的澜沧江-湄公河水污染及防治现状,包括流域各国环境立法状况、流域存在的统一的管理机构以及流域目前已经签订的相关条约,水污染防治对中国及其他五个国家都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本部分的内容为下文的水污染防治机制的完善作出铺垫。 第二部分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理论研究,主要阐述了该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相关原则。在很多重要的国际水法文件中出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合理利用原则、不造成重大损害原则、国际合作原则为该流域 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指导和前行的方向,使得流域各国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有了大家都认同和遵守的行为约束准则。 第三部分是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机制的探讨。本部分在分析了现有机制的不完善之处,总结归纳了国外具有借鉴意义的国际的治污经验的基础上,共探讨了三个具体的防治机制,即协调机制、监管机制、争端解决机制。协调机制主要是从流域管理机构、各国立法、建立环保基金等方面进行探讨;监管机制主要从具有监督管理作用的预警制度、水质和排污标准、公众参与、监测系统和信息交流平台等几个方面做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力求该流域在监管机制上的进行完善;争端解决机制在国际上有较为通行的做法和习惯,我们在分析该流域现有的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提出符合该流域实际情况,各国都能普遍接受的争端解决办法。 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机制在中国的实施。中国因为历史原因和国际政治的发展,在该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上处于风口浪尖,面临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所以积极防治本国境内的水污染对作为上游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澜沧江流经落后的地区和中国本身存在的不完善的法律和实施环境导致中国必须先健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本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配合流域其他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的防治步伐,才能使其保持良好的国际声誉,与流域其他国家和平相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跨界水污染 防治机制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引言12-21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13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0
- 1. 国外研究现状13-16
- 2. 国内研究现状16-20
- (三) 研究方法20-21
- 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概述21-38
- (一) 国际河流跨界水污染概述21-25
- 1 .国际河流跨界水污染的定义21-23
- 2. 国际河流跨界水污染的特点23-24
- 3. 国际河流跨界水污染的分类24-25
- (二)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水污染及防治现状25-36
- 1.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水污染概述25-28
- 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机制现状28-36
- (三)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水污染的防治意义36-38
- 1. 对中国的意义36
- 2. 对流域其他国家的意义36-38
- 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机制的原则38-43
- (一) 可持续发展原则38-39
- (二) 公平合理利用原则39-40
- (三) 不造成重大损害原则40-41
- (四) 国际合作原则41-43
- 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的具体机制43-69
- (一)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协调机制43-52
- 1. 重要国际河流的协调机制及借鉴43-47
- 2. 现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协调机制评析47-49
- 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协调机制的完善49-52
- (二)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管机制52-64
- 1. 建立流域水质监测系统和信息交流平台53-57
- 2. 建立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系统57-60
- 3. 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的公众参与60-63
- 4. 倡导流域水质和排放标准63-64
- (三)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争端解决机制64-69
- 1. 国际河流保护合作的争端解决机制概述64-65
- 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现有的环境保护合作争端解决机制65-67
- 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争端解决机制构建67-69
- 四、中国实施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法律机制面临的困境和完善69-81
- (一) 中国在该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机制实施中面临的压力和困境69-76
- 1. 中国面临巨大压力69-71
- 2. 国际河流水污染防治的立法缺失71-72
- 3. 澜沧江水污染防治的基本能力建设不足72-73
- 4. 缺乏国际河流水污染防治的合作经验73-74
- 5. 澜沧江流域污染防治管理薄弱74-75
- 6. 澜沧江流域监测标准各异,公众参与不足75-76
- (二) 该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机制在中国的完善76-81
- 1. 重视国际河流水污染防治立法的重要性76-77
- 2. 推进国际条约或指南性国际法律文件77
- 3. 加强澜沧江水污染防治的基础能力建设77-78
- 4. 健全水污染防治的监管制度78-79
- 5. 完善流域管理制度79-80
- 6. 积极参与国际河流水污染防治合作80-81
- 结语81-83
- 致谢83-84
- 参考文献84-89
- 附录A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海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地理学报;1999年S1期
2 李霞;;中国参与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J];东南亚纵横;2008年06期
3 潘一宁;;非传统安全与中国—东南亚国家的安全关系——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水资源开发问题为例[J];东南亚研究;2011年04期
4 黄雅屏;;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之利用现状[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5 曹明德;赵爽;;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环境法律机制构建——基于区域合作中国际环境资源法律机制构建的视角[J];河北法学;2008年05期
6 王志坚;邢鸿飞;;我国国际河流法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国冬梅;张立;;跨国界流域内上下游国家权利与义务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年06期
8 王志坚;;我国国际河流水电开发面临的国际环境[J];吉林水利;2012年01期
9 张树兴;;加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环保建设之我见[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张锡镇;;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进展、障碍与出路[J];南洋问题研究;2007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法律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3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