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程序参与 ——从民众实现环境利益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9-06 19:13
在我国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政府普遍表现出环境执法不力。随着民众环境保护和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普遍要求参与到有关自身环境利益的公权力行使过程中,以实现其利益,这使民众成为推动环境保护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此形势下,如何为民众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提供法律上的依据和制度保障,确保其自身利益得到合理实现,并使这种私益目的的行为通过程序参与转化为一种制度内的环保力量,客观上发挥其推动行政法治化、提高环境法律实效性、保护环境的作用,成为必须予以面对的法律问题。本文基于环境问题的微观特质和宏观法律现状,主要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从民众实现其环境利益的角度,深入、系统探索民众在有关公权力活动中的程序参与问题。在理论上,从一个新的视角对民众为实现其利益的程序参与行为做有益的探索,在实践上,为将来具体领域的环境程序立法提供些许参考。全文除导论和结论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着眼于整个法律系统,分析程序参与的功能和意义。民众在有关公权力行使过程中的参与,总体上发挥着将公权力活动的负外部性内化的功能。相关公权力活动过程没有民众的参与,而民众却要承受由于公权力行使不当或者考虑不周带来不利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本文问题的提出
二、程序参与的界定
第一章 程序参与的功能和意义
一、程序参与的功能
(一) 权力制约和平衡
(二) 权利保障
(三) 环境行政民主化和科学化
(四) 提高行政效能
二、程序参与的意义
(一) 现实意义
(二) 理论意义
第二章 程序参与的依据
一、程序参与的法理依据
(一) 公民环境权益保护理论
(二) 行政程序民主化、法治化
二、程序参与的现实依据
(一) 环境问题的特质
(二) 实在法依据
第三章 程序参与制度的完整阐释
一、比较法相关制度状况
(一) 美国有关民众程序参与制度
(二) 德日行政程序法有关民众程序参与制度
二、我国民众程序参与制度的完整建构
(一) 程序参与的前提和主体范围
(二) 程序参与的程序类型
(三) 程序参与的阶段和方式
(四) 程序参与的法律效果
(五) 程序参与的救济
第四章 程序参与与周边制度的关系
一、程序参与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一) 政府信息公开是程序参与的条件和保障
(二)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方式
二、程序参与与公民诉讼
(一) 公民诉讼与环境利益保护
(二) 程序参与会促进我国公民诉讼制度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机制的缺失与完善[J]. 潘世钦,石维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2]行政程序:对传统控权机制的超越[J]. 姜明安. 行政法学研究. 2005(04)
[3]“圆明园铺膜事件”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拷问[J]. 王灿发,于文轩. 中州学刊. 2005(05)
[4]公众参与领域中的行政裁量及其司法审查[J]. 刘国.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01)
[5]“公众参与”与决策体制创新[J]. 赵杰.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5(02)
[6]完善的法制与民众的参与——对波士顿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程序的观察[J]. 高岩. 国外城市规划. 2004(06)
[7]论公众参与及其行政立法的正当性[J]. 曾祥华. 中国行政管理. 2004(12)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 周珂,王小龙.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4(03)
[9]行政立法过程的民主参与和利益表达[J]. 杨建顺. 法商研究. 2004(03)
[10]立法民主化与公正化的整合——解析重庆市首次立法听证会[J]. 宋玉波,张凌华.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4(02)
硕士论文
[1]论我国行政立法程序中的民主参与机制[D]. 张建忠.中国政法大学 2005
[2]论我国行政立法程序中的公众参与[D]. 江舜治.苏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88020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本文问题的提出
二、程序参与的界定
第一章 程序参与的功能和意义
一、程序参与的功能
(一) 权力制约和平衡
(二) 权利保障
(三) 环境行政民主化和科学化
(四) 提高行政效能
二、程序参与的意义
(一) 现实意义
(二) 理论意义
第二章 程序参与的依据
一、程序参与的法理依据
(一) 公民环境权益保护理论
(二) 行政程序民主化、法治化
二、程序参与的现实依据
(一) 环境问题的特质
(二) 实在法依据
第三章 程序参与制度的完整阐释
一、比较法相关制度状况
(一) 美国有关民众程序参与制度
(二) 德日行政程序法有关民众程序参与制度
二、我国民众程序参与制度的完整建构
(一) 程序参与的前提和主体范围
(二) 程序参与的程序类型
(三) 程序参与的阶段和方式
(四) 程序参与的法律效果
(五) 程序参与的救济
第四章 程序参与与周边制度的关系
一、程序参与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一) 政府信息公开是程序参与的条件和保障
(二)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方式
二、程序参与与公民诉讼
(一) 公民诉讼与环境利益保护
(二) 程序参与会促进我国公民诉讼制度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机制的缺失与完善[J]. 潘世钦,石维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2]行政程序:对传统控权机制的超越[J]. 姜明安. 行政法学研究. 2005(04)
[3]“圆明园铺膜事件”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拷问[J]. 王灿发,于文轩. 中州学刊. 2005(05)
[4]公众参与领域中的行政裁量及其司法审查[J]. 刘国.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01)
[5]“公众参与”与决策体制创新[J]. 赵杰.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5(02)
[6]完善的法制与民众的参与——对波士顿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程序的观察[J]. 高岩. 国外城市规划. 2004(06)
[7]论公众参与及其行政立法的正当性[J]. 曾祥华. 中国行政管理. 2004(12)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 周珂,王小龙.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4(03)
[9]行政立法过程的民主参与和利益表达[J]. 杨建顺. 法商研究. 2004(03)
[10]立法民主化与公正化的整合——解析重庆市首次立法听证会[J]. 宋玉波,张凌华.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4(02)
硕士论文
[1]论我国行政立法程序中的民主参与机制[D]. 张建忠.中国政法大学 2005
[2]论我国行政立法程序中的公众参与[D]. 江舜治.苏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88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388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