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学的法学消减与增进
发布时间:2021-10-14 07:40
环境法学相对于主流法学的疏离存在是客观事实。导致环境法学在发展过程中从"并进"到"后进"有多种因素,既有来自知识外源型研究范式的影响,也有环境法学自身方法论的泛技术化、环境法实践的行政管理化以及政策化等因素对法学内涵的不断消减。应通过环境法上的利益澄清,明确环境法学回归的逻辑起点。对于环境法学的法学增进路径选择,应以环境法上的利益协调为基本使命,以环境法司法专门化为助力,以个案审理和裁判为载体,不断推动环境法学的法学增进。
【文章来源】:法学评论. 2019,3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法回归 路在何方?——关于环境法与传统部门法关系的再思考[J]. 吕忠梅. 清华法学. 2018(05)
[2]论法律体系[J]. 吴玉章. 中外法学. 2017(05)
[3]环境权益的司法保护[J]. 江必新. 人民司法(应用). 2017(25)
[4]环保督察制度法治化:定位、困境及其出路[J]. 陈海嵩. 法学评论. 2017(03)
[5]论中国第二代环境法的形成和发展趋势[J]. 郭武. 法商研究. 2017(01)
[6]当代中国法学学术生态分布——基于《中国社会科学》(1980—2015)法学论文的考察[J]. 赵磊. 清华法学. 2017(01)
[7]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思考[J]. 孙佑海. 环境保护. 2016(23)
[8]公共利益与利益衡量[J]. 梁上上. 政法论坛. 2016(06)
[9]环境法学核心范畴之重构:环境法的法权结构论[J]. 史玉成. 中国法学. 2016(05)
[10]环境公共利益的法律属性[J]. 朱谦. 学习与探索. 2016(02)
本文编号:3435731
【文章来源】:法学评论. 2019,3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法回归 路在何方?——关于环境法与传统部门法关系的再思考[J]. 吕忠梅. 清华法学. 2018(05)
[2]论法律体系[J]. 吴玉章. 中外法学. 2017(05)
[3]环境权益的司法保护[J]. 江必新. 人民司法(应用). 2017(25)
[4]环保督察制度法治化:定位、困境及其出路[J]. 陈海嵩. 法学评论. 2017(03)
[5]论中国第二代环境法的形成和发展趋势[J]. 郭武. 法商研究. 2017(01)
[6]当代中国法学学术生态分布——基于《中国社会科学》(1980—2015)法学论文的考察[J]. 赵磊. 清华法学. 2017(01)
[7]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思考[J]. 孙佑海. 环境保护. 2016(23)
[8]公共利益与利益衡量[J]. 梁上上. 政法论坛. 2016(06)
[9]环境法学核心范畴之重构:环境法的法权结构论[J]. 史玉成. 中国法学. 2016(05)
[10]环境公共利益的法律属性[J]. 朱谦. 学习与探索. 2016(02)
本文编号:3435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43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