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我国面临的跨国污染转移问题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1-10-25 00:49
  跨国污染转移是当前国际贸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直接或间接的对该区域外的环境造成污染损害或将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责任推给他人而使自己不承担或少承担污染损害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它破坏受让方环境,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危害人民健康,从长远看将削弱受让方经济发展潜力,但对转移方而言不仅可以借此逃避国内环境压力,还能从交易中获取丰厚利润。如何防范跨国污染转移已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国际社会签订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等一些旨在限制发达国家输出污染的公约,但各公约均明显存在一定的缺陷。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大量污染输出,主要有废弃物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转移以及污染行业输出三种形式。探究跨国污染转移的成因,应当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方面入手。两者经济实力的差距,法律规定的差异,污染转移背后经济利益的驱使,国际法律相关规定的缺失,都导致这一国际现象存在。为避免我国成为“世界垃圾场”,对污染转移防范之策进行探索非常必要。我国现阶段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完善国内相关立法;健全环境标准体系;利用“环保例外权”构筑绿... 

【文章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1章 跨国污染转移的概念和基本类型
    1.1 跨国污染转移的含义及构成要件
        1.1.1 跨国污染转移的含义
        1.1.2 跨国污染转移的构成要件
    1.2 跨国污染转移的基本类型
        1.2.1 直接出口废弃物
        1.2.2 污染产品和设备越境转移
        1.2.3 污染行业输出
第2章 跨国污染转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跨国污染转移的现状
        2.1.1 国际社会的跨国污染转移现状
        2.1.2 我国面临的跨国污染转移现状
    2.2 跨国污染转移的原因分析
        2.2.1 发达国家急于转移环境污染压力
        2.2.2 发展中国家存在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
        2.2.3 发展中国家关于跨国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2.2.4 现有国际法规及规则存在缺陷
第3章 我国防范跨国污染转移的主要对策
    3.1 完善我国防范跨国污染转移的立法
        3.1.1 我国防范跨国污染转移的立法现状
        3.1.2 现有立法的缺陷及完善构想
    3.2 完善我国环境标准体系
        3.2.1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现状
        3.2.2 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3.2.3 如何完善我国环境标准体系
    3.3 利用“环保例外权”,构筑绿色贸易壁垒
        3.3.1 “环保例外权”的概念
        3.3.2 构筑我国“绿色贸易壁垒”
    3.4 改革排污收费制度,建立环境税征收机制
        3.4.1 改革排污收费制度
        3.4.2 构建环境税制度
    3.5 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3.5.1 提高我国公众环境意识
        3.5.2 建立并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3.6 加强国际合作,促使发达国家限制污染转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污染转移和相关国际立法[J]. 李耀芳.  世界环境. 2000(02)



本文编号:3456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456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9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