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1-11-15 09:54
可持续发展理论既是基于人类对以往社会生活发展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反省,又是系统地概括和批判地吸收以往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成果的产物。它的提出迎合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自其问世以来,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国际社会对其高度评价和认可,该战略思想也一跃成为各国环境立法的帝王条款。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经济浪潮,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愈加凸显。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完善我国环境立法,便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历史并结合世界各国环境立法的经验,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立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完善做出了展望。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引言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 可持续发展观的战略意义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我国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环境立法的历史发展
(二) 我国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
(一) 确立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环境立法渐进式发展
(二) 环境立法由“经济优先”向“预防为主”转变
(三) 强化环境刑事法律责任
(四) 完善环境权利救济程序
(五) 与国际环境保护法相协调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法制观念论[J]. 王燕,顾小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2]WTO环境规则与我国环境法的完善[J]. 胡坚,李群. 科技与法律. 2004(04)
[3]论WTO体制下我国环境法的完善[J]. 耿志旭. 前沿. 2004(10)
[4]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立法研究——立足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J]. 张志泉. 湖北社会科学. 2004(08)
[5]WTO背景下我国环境法律体系构建的路径[J]. 潘春梅,倪春青.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3(08)
[6]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的完善[J]. 朱晓燕. 河北法学. 2003(04)
[7]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J]. 贾国华.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3(02)
[8]当代中国环境立法评析[J]. 黄菊,李丽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9]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环境资源法[J]. 蔡守秋. 现代法学. 2002(03)
[10]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环境法的目的[J]. 钱水苗.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本文编号:3496550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引言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 可持续发展观的战略意义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我国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环境立法的历史发展
(二) 我国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
(一) 确立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环境立法渐进式发展
(二) 环境立法由“经济优先”向“预防为主”转变
(三) 强化环境刑事法律责任
(四) 完善环境权利救济程序
(五) 与国际环境保护法相协调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法制观念论[J]. 王燕,顾小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2]WTO环境规则与我国环境法的完善[J]. 胡坚,李群. 科技与法律. 2004(04)
[3]论WTO体制下我国环境法的完善[J]. 耿志旭. 前沿. 2004(10)
[4]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立法研究——立足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J]. 张志泉. 湖北社会科学. 2004(08)
[5]WTO背景下我国环境法律体系构建的路径[J]. 潘春梅,倪春青.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3(08)
[6]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的完善[J]. 朱晓燕. 河北法学. 2003(04)
[7]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J]. 贾国华.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3(02)
[8]当代中国环境立法评析[J]. 黄菊,李丽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9]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环境资源法[J]. 蔡守秋. 现代法学. 2002(03)
[10]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环境法的目的[J]. 钱水苗.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本文编号:3496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49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