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典型法典看我国制定环境法典的条件
本文关键词:从典型法典看我国制定环境法典的条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环境立法的迅速发展,环境法律在数量上已经达到相当可观的规模,但是,环境法律之间相互矛盾、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因此,我国的环境法律面临系统化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存在,不过,有些国家如瑞典、法国、德国等国家欲通过法典化的方式化解环境法律的内部矛盾,从而实现本国环境法律的系统化,而且它们都已制定了属于自己的环境法典。这些发达国家的举动不禁让我国学界及相关部门萌生了制定环境法典的念头。毕竟,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的实践领域要比我们走得远一些,向先进国家借鉴经验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不过,在制定环境法典之前,必须先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我国是否具备制定环境法典的条件?就目前来看,这个问题仍然没有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回答基本都具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用来评判我国是否具备制定环境法典的标准倒是提出了不少,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却是偏离历史的主观创造,这样的标准注定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只有确立一个相对客观的判断标准,才能比较确切地解决我国是否具备制定环境法典的条件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深入到典型法典的制定背景当中,虽然无法对所有典型法典进行逐一考察,但是笔者在选取考察对象时突破了法系的界限,,考察了中华法系和法典法系;也突破了社会制度的界限,考察的典型法典既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又有封建社会性质的;还突破了部门法典与混合型法典的界限,既考察近代欧陆的部门法典,又将封建时代的综合性法典纳入考察范围。进而从更宽阔的视角来审视典型法典的制定条件,这样就保证了所归纳出来的条件具有相当程度的客观性。最终,本文归纳出典型法典的制定需要有五个条件,即:前提条件、必要条件、基础条件、文化条件以及技术条件。具体来讲,这五个条件分别为: 一、前提条件是统一立法权; 二、必要条件是一国社会对典型法典的现实需求; 三、基础条件是相关领域具备一定数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四、文化条件是具备法典编纂传统或认可法典编纂的立法文化; 五、技术条件是法典结构营造技术的成熟。 在得出这五个条件之后,本文将这些条件放入我国当前的环境立法现实状况当中,逐一审视我国的环境法法典化是否具备上述五个条件。经过比对发现,我国环境法法典化具备了上述五个条件中的前四个,唯独不能满足编纂典型法典的技术条件,看似仅有一步之遥,却相差甚远,因为这一步对于我国能否制定出环境法典来说非常关键。不具备制定典型法典的技术条件,必然使我国的环境法法典化道路行不通。 最后,本文也在对历史上的典型法典的发达史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法系统化的出路。本文认为,既然我国当前不具备制定环境法典的条件,在环境法系统化的问题上就必须从长计议,就当前我国环境立法的实际情况而言,比较可取的办法就是进行环境法律汇编,以初步实现环境法的系统化。同时要在以后的环境法系统化研究中采取注释法学的方法论,以加强对环境法律概念、原则、制度等问题的研究,从而保证环境法律内部逻辑的顺畅,最终为实现环境法的法典化而努力。
【关键词】:典型法典 环境法典 制定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引言12-17
- 一、研究背景12
- 二、研究现状12-16
- 三、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16
- 四、主要创新点16-17
- 第一章 典型法典的制定条件17-43
- 第一节 前提条件 统一立法权17-20
- 第二节 必要条件 现实需求20-24
- 一、封建制度中的典型法典对社会需求的反映20-22
- 二、近现代的典型法典是为确立统一的社会秩序服务22-24
- 第三节 基础条件 相关领域具备一定数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24-29
- 一、《唐律疏议》的基础条件探究24-25
- 二、《法国民法典》的基础条件探究25-27
- 三、《德国民法典》的基础条件探究27-28
- 四、小结 规范性法律文件对典型法典的基础作用28-29
- 第四节 文化条件 具备法典编纂传统或认可法典编纂的立法文化29-36
- 一、中国古代立法传统对《唐律疏议》的影响30-32
- 二、法德两国对法典编纂文化的接受与其典型法典问世的关系32-34
- 三、一国对法典编纂文化的接受对其法典编纂活动的影响——以《法国民34-36
- 第五节 技术条件 法典结构营造技术的成熟36-43
- 一、中国古代公法典编纂技术发达史37-39
- 二、西方近代私法典编纂技术发达史39-43
- 第二章 我国环境法典的编纂条件检讨43-57
- 第一节 我国环境法法典化已经具备的条件分析43-48
- 一、我国环境法法典化的必要条件分析43-46
- 二、我国环境法法典化的基础条件分析46-47
- 三、我国环境法法典化的文化条件分析47-48
- 第二节 我国环境法法典化尚不具备的条件——法典编纂的技术条件48-56
- 一、我国环境法法典化理论发展历程48-51
- 二、我国环境法典编纂技术水平的现状51-53
- 三、他山之石,可否攻玉?——对欧洲各国环境法典的考察53-55
- 四、环境法自身的性质与环境法法典化面临的现实障碍55-56
- 第三节 结论 我国当前不具备制定环境法典的条件56-57
- 第三章 我国环境法系统化的出路57-62
- 第一节 环境法系统化的初步准备 环境法律汇编57-59
- 一、由立法机关制定环境法律汇编57-58
- 二、由其他部门或个人制定环境法律汇编58-59
- 第二节 环境法系统化的方法论选择 注释法学方法论59-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66
- 个人简历66
- 发表的学术论文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传轩;;中国环境立法发展的路径省思[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张梓太;陶蕾;李传轩;;我国环境法典框架设计构想[J];东方法学;2008年02期
3 汪劲;;环境法的法典化:迷思与解迷[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汪劲,骆建华;法、意环境之行[J];世界环境;2002年03期
5 彭峰;;法国环境法的新人文主义精神解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4期
6 李牧羊;;论中国环境法的法典化[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12期
7 彭峰;;法律进化与环境法法典化的未来[J];东方法学;2010年06期
8 张梓太;;论法典化与环境法的发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李传轩;;环境法法典化的基本问题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夏凌;金晶;;瑞典环境法的法典化[J];环境保护;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振辉;;中国环境法的法典化问题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徐静琳;李瑞;游依群;康洛奎;谌爱华;张甄;孟庆刚;姚杰;;规章编纂研究[A];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3年
3 马明贤;;传统规则的现代化尝试:伊斯兰法律的法典化[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晋海;;我国《环境保护法》修改模式之选择[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5 薄音湖;;翁独健传略[A];蒙古史研究(第二辑)[C];1986年
6 陈真亮;;瑞典环境法庭制度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7 梅宏;;试论《环境保护法》的修改方向[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8 夏少敏;陈真亮;;中国环境法典体系研究——以自然保护法为分析视角[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9 张一粟;;论我国能源立法应选择法典模式[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10 陈真亮;;我国自然保护的规范和政策[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法律的比较:美丽的和愁人的[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华东政法学院 朱淑丽;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韩强;一统六合的法典化运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华东政法学院 朱淑丽;查士丁尼及其系列法典[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米健 韩光明;中国民法典编纂中的基本思路和方法[N];法制日报;2004年
6 彭艳艳;法国民法典[N];人民政协报;2006年
7 杨涛;健全法律退出机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8 杨涛;从“长寿”的投机倒把看健全法律退出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张建伟;庞德教授的忠告[N];检察日报;2005年
10 俞荣根;完善法律体系“非一日之功”[N];法制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凌;环境法的法典化[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高永明;刑法修正案修正规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陈广秀;中国古代刑法总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吴治繁;民法法典化的历史追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冯引如;萨维尼评传[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张彤;欧洲私法趋同背景下的欧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孟祥沛;中日民法近代化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魏潜;论物债二分理论及其对民法典体系建构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少伟;现代文化与中国私法文化价值的确立[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文伟;法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保江;从典型法典看我国制定环境法典的条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高青;论中国环境法的法典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伍莎莎;刑法修正之维度[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
4 陈阵;日本明治旧民法典的编纂、论争及其延期实施的原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捷;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秦敏;边沁与奥斯丁:功利主义的两种面相[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魏磊杰;论民法典的发展历程[D];河南大学;2006年
8 颜超;论中国环境法的法典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9 王勇;法典化的理论和方法初探[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刘建辉;法典化立法模式评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从典型法典看我国制定环境法典的条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5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