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2 02:44
循环经济立法,对于改革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改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范畴、立法目的和价值取向、循环经济立法的定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的经验,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模式选择和立法体系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提供一点建设性的建议。论文除文献综述、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循环经济立法基础范畴分析。首先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出发点和立法重心并非在经济效率而在于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立法实质上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理念,确保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确立。其次阐述了循环经济立法的法律理念,认为从法律角度看,循环经济体现了共同负责、互利共生、积极主动的理念。最后,分析了循环经济立法的目的和作用。第二部分,循环经济立法的特征和价值取向。循环经济立法具有开放性、公益性、建构性、广泛性、与科技密切相关、强制性等特征。循环经济立法要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利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进行权衡和调节,循环经济法的运行对人类利益作出自由与理性的价值引导。第三部分,循环经济立法的定性。介绍了...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引言
一、循环经济立法基础范畴分析
(一) 法律角度的循环经济
(二) 循环经济的法律理念
(三) 循环经济法的目的和作用
1、循环经济立法的目的
2、循环经济立法的作用
二、循环经济立法特征和价值取向
(一) 循环经济立法的特征
(二) 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取向
1、人与环境之间的利益均衡
2、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3、循环经济立法对人类利益作出自由与理性的价值引导
三、循环经济立法的定性
(一) 我国理论界对循环经济立法定性的认识
1、循环经济立法属于环境法范畴
2、循环经济立法属于经济法范畴
3、循环经济立法产生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二)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法律部门归属不宜过早界定
四、循环经济立法模式
(一) 循环经济立法模式概述
1、循环经济立法目标模式
2、循环经济立法法体模式
(二)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模式考察
1、德国、日本循环经济立法模式
2、美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
3、对国外循环经济立法模式之评述
(三)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选择的思考
1、循环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
2、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的考量因素
3、循环经济立法模式的限制条件
4、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的选择
五、循环经济立法体系
(一) 德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概述
(二)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体系概述
(三)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的设想
1、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的现状及其弊端
2、对构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J]. 董芸. 华东经济管理. 2006(10)
[2]中国循环经济立法初探[J]. 戚道孟,刘翠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3]论循环经济立法[J]. 蔡守秋.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4]循环经济立法研究——模式选择与范围限制[J]. 蔡守秋,蔡文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6)
[5]我国循环经济立法问题思考[J]. 高莉.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05)
[6]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可借鉴的日本经验[J]. 范连颖. 贵州社会科学. 2004(05)
[7]日本循环经济及其启示与借鉴[J]. 唐敦挚.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4(05)
[8]循环经济的机理分析[J]. 戴世明,吕锡武.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01)
[9]产业政策法初论[J]. 王先林. 中国法学. 2003(03)
[10]新形态的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学的研究[J]. 奈民夫·那顺,梁继业,邢恩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本文编号:3545625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引言
一、循环经济立法基础范畴分析
(一) 法律角度的循环经济
(二) 循环经济的法律理念
(三) 循环经济法的目的和作用
1、循环经济立法的目的
2、循环经济立法的作用
二、循环经济立法特征和价值取向
(一) 循环经济立法的特征
(二) 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取向
1、人与环境之间的利益均衡
2、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3、循环经济立法对人类利益作出自由与理性的价值引导
三、循环经济立法的定性
(一) 我国理论界对循环经济立法定性的认识
1、循环经济立法属于环境法范畴
2、循环经济立法属于经济法范畴
3、循环经济立法产生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二)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法律部门归属不宜过早界定
四、循环经济立法模式
(一) 循环经济立法模式概述
1、循环经济立法目标模式
2、循环经济立法法体模式
(二)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模式考察
1、德国、日本循环经济立法模式
2、美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
3、对国外循环经济立法模式之评述
(三)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选择的思考
1、循环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
2、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的考量因素
3、循环经济立法模式的限制条件
4、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的选择
五、循环经济立法体系
(一) 德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概述
(二)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体系概述
(三)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的设想
1、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的现状及其弊端
2、对构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J]. 董芸. 华东经济管理. 2006(10)
[2]中国循环经济立法初探[J]. 戚道孟,刘翠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3]论循环经济立法[J]. 蔡守秋.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4]循环经济立法研究——模式选择与范围限制[J]. 蔡守秋,蔡文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6)
[5]我国循环经济立法问题思考[J]. 高莉.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05)
[6]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可借鉴的日本经验[J]. 范连颖. 贵州社会科学. 2004(05)
[7]日本循环经济及其启示与借鉴[J]. 唐敦挚.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4(05)
[8]循环经济的机理分析[J]. 戴世明,吕锡武.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01)
[9]产业政策法初论[J]. 王先林. 中国法学. 2003(03)
[10]新形态的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学的研究[J]. 奈民夫·那顺,梁继业,邢恩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本文编号:3545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54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