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旅游资源开发中人文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17-05-18 03:09

  本文关键词:论旅游资源开发中人文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人文生态环境破坏呈持续恶化的严峻态势。如建筑污染与破坏性建设严重、文物古迹破坏严重,仿古建筑泛滥、当地传统特色文化及风俗破坏、旅游景点贩卖仿古董成风、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随处可见等,这些旅游活动不仅破坏了旅游区的自然景观,而且降低了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甚至会对其造成无法挽救的破坏,,同时对当地的传统文化造成负面影响。虽然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对关于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均有相关的规定,为我国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资源等的保护开发、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涉及到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零星而分散,而且缺乏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整治的规定。对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法律基于其强制性、规范性、引导性、教育性等特点成为遏制旅游资源开发对人文生态环境的破坏最有效的手段。与国外保护人文生态环境水平高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人文生态环境管理及法律保护、旅游等法律制度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尚不完善。因此必须重视旅游资源开发中人文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执法制度和监督制度,才能将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到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论文对旅游开发中如何加强人文生态环境法律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旅游资源开发引发的人文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概述。首先对旅游资源与人文生态环境的涵义、特点进行了论述,接着阐述了旅游开发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指出旅游开发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绝对矛盾的。通过对旅游资源及人文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而实现旅游良性发展与循环,可以为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起到促进作用。最后,总结、分析了目前旅游开发引发的人文生态环境主要问题与原因。 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人文生态资源法律保护及旅游立法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制定涉及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风景名胜保护和文化艺术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资源等的保护开发、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等工作走上法制轨道,起到了保障、促进、稳定和发展的作用。其存在的问题包括:我国对人文生态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非常不健全,管理体制不科学;旅游立法中部分领域缺位,立法层次过低,立法缺乏统一性、操作性差。 第三部分:介绍了国外风景名胜区与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的管理体制、法律制度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美国、日本、法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颇具特色且相对完备。无论是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还是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都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具体包括: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管理的法律保护、建立科学的历史文化遗产管理制度、重视民间组织在旅游开发中保护人文生态环境的作用、对文化遗产实行整体保护。 第四部分:就完善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人文生态环境法律保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是完善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立法的统帅思想;确立保护性利用原则、便于操作和适用法律法规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建立人文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文化遗产开发许可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其次是强化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制度,设置科学的执法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最后是健全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加强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关键词】:人文生态环境 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法律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F592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4
  • 引言14-16
  • 1. 旅游资源开发引发的人文生态环境问题16-21
  • 1.1 旅游资源开发16
  • 1.2 人文生态环境的内涵16-18
  • 1.2.1 人文生态环境的界定16-17
  • 1.2.2 人文生态环境的特点17-18
  • 1.3 旅游开发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18-21
  • 2. 旅游资源开发对人文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其原因分析21-26
  • 2.1 旅游资源开发对人文生态环境的破坏21-23
  • 2.1.1 景观人文价值减损21
  • 2.1.2 人文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失调21-22
  • 2.1.3 人文生态环境受到“开发”污染22
  • 2.1.4 当地传统特色文化及风俗破坏22-23
  • 2.2 旅游资源开发破坏人文生态环境的原因23-26
  • 2.2.1 保护人文生态环境的意识薄弱23
  • 2.2.2 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旅游资源23-24
  • 2.2.3 管理监督体制及法律法规不健全24-25
  • 2.2.4 旅游企业及旅游者素质不高25-26
  • 3. 我国人文生态环境法律保护及旅游立法存在的问题26-30
  • 3.1 风景名胜区法律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26-27
  • 3.2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法律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27-28
  • 3.3 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体制及存在问题28
  • 3.4 有关旅游的立法及存在问题28-30
  • 4. 国外人文生态环境管理与法律制度及其启示30-38
  • 4.1 国外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及法律制度30-31
  • 4.1.1 美国模式30-31
  • 4.1.2 日本模式31
  • 4.2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制及法律制度31-34
  • 4.2.1 美国模式31-32
  • 4.2.2 日本32-33
  • 4.2.3 法国33-34
  • 4.3 世界旅游资源立法保护情况34-35
  • 4.4 国外相关体制及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35-38
  • 4.4.1 加强人文生态环境管理的法律保护35-36
  • 4.4.2 建立科学的人文生态环境管理制度36
  • 4.4.3 重视民间组织在旅游开发中保护人文生态环境的作用36-37
  • 4.4.4 对文化遗产实行整体保护37-38
  • 5. 完善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人文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的建议38-43
  • 5.1 完善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38-40
  • 5.1.1 树立正确的立法指导思想38-39
  • 5.1.2 确立遵循的立法原则39
  • 5.1.3 建立具体的法律制度39-40
  • 5.2 强化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制度40-41
  • 5.2.1 设置科学的执法管理机构40-41
  • 5.2.2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41
  • 5.2.3 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41
  • 5.3 健全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41-43
  • 5.3.1 加强行政监督42
  • 5.3.2 司法监督42
  • 5.3.3 社会公众监督42-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靖喻;;中国生态安全的法制化思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2 金洁;;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刘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法律调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王伟;乔兴旺;;中国生态旅游法律保障初步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马晓龙,吴必虎;历史街区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协同——以北京大栅栏为例[J];城市规划;2005年09期

6 孙英杰;赵忠宝;;生态旅游管理原则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4期

7 张晏;;中国环境司法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余俊;;泰国可持续旅游法对我国的启示——以发展漓江生态旅游为例[J];东南亚纵横;2009年09期

9 方彦富;;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经验和教训[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10 李海防;;桂林生态旅游热的冷思考[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维华;川西天然林保护区人文景观资源评价及生态旅游发展对社区影响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旅游资源开发中人文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75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