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02:16
本文关键词:我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古以来,人类的文明之路就是伴随着能源的发展而前行,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的安全与否关乎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建立和完善能源安全法律制度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首要措施,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能源安全法律制度,但并不是很完善。本文通过探讨研究能源安全法律制度,旨在剖析该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构建和完善该制度提出笔者的建议。本文首先对能源安全法律制度进行了基本的概述,介绍了 能源安全‖一词的由来以及含义,并列举了学界对能源安全的不同观点,考虑本文的落脚点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其次,以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 资源安全理论‖作为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研究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随后本文作者对我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现状剖析,得出我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即能源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某些法条规定的内容缺乏操作性、立法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在能源储备、可再生能源等法律制度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当今我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虽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与缺陷。本文以美国、日本为例介绍了该两国的能源安全法律制度,并对其进行了评析。美国、日本这些国家的共同优点是发达的能源安全法律体系和对各种能源安全制度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我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及完善应该对外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有选择性的予以借鉴,这对完善我国的能源安全法律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上文的陈述和总结,笔者认为构建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要坚持能源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在具体建议方面,笔者认为除了要出台能源基本法来完善我国的能源法体系外,还要完善具体的能源安全法律制度,进而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需完善的具体能源安全法律制度有:要建立能源储备法律制度,完善节约能源法律制度、建立综合性能源应急法律制度、完善节能法律制度,加强国际能源安全合作法律制度。笔者最后总结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我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实现我国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关键词】:能源 能源安全 法律制度 立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3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2-13
- 第二章 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概述13-19
- 2.1 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概念13-14
- 2.1.1 能源安全‖一词的由来及含义13-14
- 2.1.2 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概念14
- 2.2 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理论依据14-16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15
- 2.2.2 资源安全理论15-16
- 2.3 完善我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意义16-19
- 2.3.1 符合总体安全观的要求16-17
- 2.3.2 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17
- 2.3.3 符合能源公平、效率的要求17-19
- 第三章 我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9-27
- 3.1 我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现状19-21
- 3.1.1 能源安全的立法沿革19-20
- 3.1.2 与能源安全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20-21
- 3.2 我国现阶段能源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21-27
- 3.2.1 能源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21-23
- 3.2.1.1 立法目的不明确21-22
- 3.2.1.2 能源基本法缺位22
- 3.2.1.3 能源单行法存在空白22-23
- 3.2.1.4 相关能源法可操作性不强23
- 3.2.2 具体能源安全法律制度存在不足23-27
- 3.2.2.1 能源储备法律制度存在空白23-24
- 3.2.2.2 节能法律制度不完善24
- 3.2.2.3 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不健全24-25
- 3.2.2.4 能源应急制度存在空白25
- 3.2.2.5 能源国际合作法律制度的不足25-27
- 第四章 外国能源安全立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27-30
- 4.1 外国能源安全立法现状27-30
- 4.1.1 美国能源安全立法现状27-28
- 4.1.1.1《能源政策法》27
- 4.1.1.2《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27-28
- 4.1.1.3《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28
- 4.1.2 日本能源安全立法现状28-30
- 4.1.2.1《石油储备法》28-29
- 4.1.2.2《节约能源法》29
- 4.1.2.3《能源政策基本法》29-30
- 4.2 外国能源安全立法对我国的启示30-33
- 4.2.1 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30
- 4.2.2 重视节约能源法律制度30-31
- 4.2.3 促进新能源法律制度的发展31
- 4.2.4 注重能源储备法律制度31-33
- 第五章 构建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构想33-45
- 5.1 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33-35
- 5.1.1 能源可持续发展原则33-34
- 5.1.2 以人为本原则34-35
- 5.1.3 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35
- 5.2 构建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35-45
- 5.2.1 建立能源储备法律制度35-38
- 5.2.1.1 制定能源储备相关法36
- 5.2.1.2 选择适当的能源储备主体36-37
- 5.2.1.3 丰富能源储备制度的客体37-38
- 5.2.2 构建能源应急法律制度38-39
- 5.2.2.1 完善能源应急相关法38
- 5.2.2.2 完善能源应急组织体系38-39
- 5.2.2.3 多样化能源应急措施39
- 5.2.3 完善节能法律制度39-41
- 5.2.3.1 扩大节能适用范围39-40
- 5.2.3.2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40
- 5.2.3.3 加强节能管理工作40-41
- 5.2.4 发展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41-42
- 5.2.4.1 加强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41-42
- 5.2.4.2 强化奖责分明制度42
- 5.2.5 推进能源安全国际合作法律制度42-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1
- 作者简介51-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泽伟;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2 赵宏图;国际能源安全形势的新特点[J];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07期
3 周弘;欧盟如何应对能源安全危机[J];求是;2005年21期
4 王郦久;;俄罗斯领跑“全球能源安全”[J];w挛胖芸
本文编号:380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804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