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4:08
本文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我们欣喜地看到,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一次将环境公益诉讼写入《民事诉讼法》,标志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而这一历史性的突破离不开长期以来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然而,从司法实践来看,环境公益诉讼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究其原因,关键制约因素在于传统诉讼法理论严格遵循“直接利害关系原则”,导致环境公益受损时,大多数社会主体由于并不具备直接利害关系而被拒之于诉讼程序之外。而新《民事诉讼》第55条关于原告资格的模糊性规定极大地制约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因此,本文拟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的基本理论出发,在借鉴相关域外经验及综合本国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践的基础上,着重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原告主体,全面考量其有利因素及制约条件,以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形成对环境公益的及时、有效、全方位保护。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关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的基本理论。首先,概述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及类型等基本内容;其次,明确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研究意义及体系模式;最后,阐述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理论基础,即对诉权理论的发展、公共信托理论、私人检察总长理论、环境权理论等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发展进行重点介绍。 第二章是关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比较法研究。在这一部分笔者从两大法系选取了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国家,并对各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司法实践经验进行全面深入地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域外经验借鉴。 第三章是关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的实证分析与问题探讨。首先,分别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总结分析当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立法现状;其次,重点介绍近年来地方法院在扩张原告资格方面的积极探索,并结合江苏法院的司法实践对新民诉法实施以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进行探讨;最后,对制约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发展的关键因素即原告资格制度的缺陷进行分析,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提供方向。 第四章是关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的制度构想,这也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首先,从完善立法保障和修正判断标准两方面明确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建构前提;其次是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探讨“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的具体涵摄范围;最后,对适格原告主体进行顺序安排,构建以环保组织为主导、以环保行政机关为有益补充、以检察机关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环境公益诉权顺位协调机制。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实证研究 制度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6;D925.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一、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的基本理论10-20
- (一) 环境公益诉讼概述10-12
- 1、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10-11
- 2、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11-12
- 3、环境公益诉讼的类型12
- (二)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概述12-15
- 1、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12-13
- 2、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研究意义13-14
- 3、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体系模式14-15
- (三)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基础及其突破15-20
- 1、原告资格的理论基础——“当事人适格理论”15-16
- 2、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理论基础16-20
- 二、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的比较法研究20-30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20-24
- 1、美国20-23
- 2、印度23-24
- (二) 大陆法系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24-28
- 1、德国24-26
- 2、巴西26-27
- 3、俄罗斯27-28
- (三)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问题域外经验的评析与启示28-30
- 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的实证分析与问题探讨30-43
- (一)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立法现状30-33
- 1、实体法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缺失30-31
- 2、程序法对于原告资格的严格限制31-33
- (二)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实践探索及经验总结33-43
- 1、地方法院在扩张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方面的积极探索33-37
- 2、当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实践中的尴尬境地——以江苏法院司法实践为例37-40
- 3、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遭遇尴尬境地的关键因素——原告资格制度之缺陷分析40-43
- 四、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的制度构想43-57
- (一) 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前提43-46
- 1、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立法保障43-45
- 2、修正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判断标准45-46
- (二) 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具体设计46-54
- 1、“法律规定的机关”46-51
- 2、“有关组织”51-53
- 3、公民目前尚不宜成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53-54
- (三) 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诉权顺位协调机制54-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厚福;;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确立——扩大“合法权益”的范围还是确立自然物的原告资格[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2 陈桂明,刘鹏;俄罗斯民事诉讼法典的修改[J];比较法研究;2005年03期
3 吕忠梅;;环境公益诉讼辨析[J];法商研究;2008年06期
4 曹明德;王凤远;;美国和印度ENGO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及其借鉴意义[J];河北法学;2009年09期
5 刘超;;擎制与突围:法院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动力机制的缺陷与重塑[J];河北法学;2012年06期
6 叶勇飞;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概念辨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邓小云;;“利益关联”原则批评——关于环境诉讼原告资格的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文永辉;;环境公益诉讼的地方性规范及司法实践评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9 吴卫星;;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比较研究与借鉴——以美国、印度和欧盟为例[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蔡守秋;;规定环境权条款,彰显保护人民切身利益——对修改《环境保护法》的思考与建议[J];绿叶;2011年08期
本文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408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