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反思与重构:立法、学理及判例

发布时间:2017-07-01 13:26

  本文关键词: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反思与重构:立法、学理及判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是解决环境侵权纠纷的核心。证明责任倒置适用于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受到普遍质疑。域外立法、学理及判例显示: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呈原告负担逐渐弱化,被告负担渐进强化路径;环境侵权领域因果关系证明主要采用因果关系推定而非证明责任倒置;损害对象的差异性,因果关系推定证明理论及证明标准亦有不同。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立法存在矫枉过正之嫌,与司法实践存在抵牾。针对环境损害对象(人身健康及财产)的差异性,以利益位阶理论为基础,统合因果关系推定各理论与不同层级证明标准,对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进行类型化规范设计。这种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模式设计更有利于环境侵权领域精致正义的实现。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福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环境侵权 证明责任倒置 因果关系推定 侵害对象 规范设计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研究”(10ZD&04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环境诉讼特别程序研究”(15BFX154)
【分类号】:D922.68;D923
【正文快照】: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分配是解决环境侵权纠纷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合法权益能否实现。我国2010年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66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然而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翔;;基本权利的体系思维[J];清华法学;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菁;王超;;我国法官在刑事证据法中的诉讼角色[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孙晶;;证明妨碍及其规制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王梦飞;;阐明权概念与范围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成协中;;中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模式与规则重构[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柯阳友;梁月;;民事简易程序之诉讼法理与制度设计[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肖建华;陈琳;;法官释明权之理论阐释与立法完善[J];北方法学;2007年02期

10 叶名怡;;过错及因果关系推定与证明责任倒置——从事实到价值的思考[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剑文;;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理论与实践——以制度创新为视角[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宁静波;;民事再审程序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3 颜维震;曹丰;黄幸;;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4 邱晓虎;李砚;;论民事诉讼中不当释明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郭建勇;;司法理性与司法国情:审判权功能之实证探究——以民事司法政策变迁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蒋桥生;;让调解走进“禁区”——民事诉讼调解范围与限度之扩张[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吉萌;;民政部门“代诉”现象的反思与法律应对——兼论我国原告资格制度的瓶颈与突破[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肖刚;;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运行失范之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邓宏光;;构建我国专利权不侵权确认之诉制度——以美国确认之诉为借鉴对象[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10 王振清;;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原告资格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丁利明;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雅婷;医疗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余暮;医疗纠纷中的侵权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曹麟蔚;劳动争议证明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贝奇;证明妨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琪;虚假诉讼的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狄青;公司法领域的证明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大元;;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J];法学家;2004年04期

2 李忠夏;;宪法学的教义化——德国国家法学方法论的发展[J];法学家;2009年05期

3 赵宏;;限制的限制:德国基本权利限制模式的内在机理[J];法学家;2011年02期

4 武秀英;焦宝乾;;法教义学基本问题初探[J];河北法学;2006年10期

5 林来梵;郑磊;;基于法教义学概念的质疑——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J];河北法学;2007年10期

6 张千帆;宪法不应该规定什么[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陈兴良;刑法教义学方法论[J];法学研究;2005年02期

8 舒国滢;寻访法学的问题立场——兼谈“论题学法学”的思考方式[J];法学研究;2005年03期

9 张翔;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J];法学研究;2005年03期

10 杜强强;;基本权利的规范领域和保护程度——对我国宪法第35条和第41条的规范比较[J];法学研究;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廷;环境侵权的公益诉讼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2 王星;浅议环境侵权及其救济[J];兰州学刊;2004年05期

3 王秀红;论相邻环境侵权中停止侵害的适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伊媛媛;论环境侵权构成要件的调整[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张慧;;试论环境侵权[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5年02期

6 王小军;;我国环境侵权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7期

7 程英卫;张永丽;;环境侵权初探[J];甘肃农业;2006年07期

8 曾祥生;张丰芹;;论环境侵权的排除危害责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黎万丽;;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10 孟雁北;邓子欣;;环境侵权案件解决中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以榕屏化工有限公司污染损害案为例[J];江海学刊;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柳;;环境侵权示范诉讼制度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宗廷;;环境侵权的公益诉讼研究[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3 程守太;;浅论我国环境侵权法律的完善和发展——从一起黄磷泄露侵权案件谈起[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4 秘明杰;;环境侵权及其不确定性分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余麟;陆志明;;再论环境侵权——从制定中的民法典之角度[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李娟;刘芳;;我国环境侵权司法救济的现状与未来——从法社会学角度分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7 孙法柏;;法经济学视野下的环境侵权问题探讨[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刘海鸥;;美国环境侵权领域中的妨害法[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9 刘文燕;;论环境侵权社会责任的应然状态[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马洪;;环境侵权的归责追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蓉;中国环境侵权的“救济”[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冯岑岑;环境侵权受害人维权手段待丰富[N];检察日报;2012年

3 记者 朱磊;环境侵权须确保赔偿相关信息应充分公开[N];法制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丁国锋 马超;环境侵权案一赔了之倾向要不得[N];法制日报;2013年

5 马圆园;环境侵权公益诉讼特征简论[N];江苏经济报;2014年

6 吕忠梅 湖北经济学院教授 湖北水事研究中心主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博士生导师;论环境侵权的二元性[N];人民法院报;2014年

7 毛瑞兆;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及法律对策[N];发展导报;2003年

8 杨书桥;要抓住环境侵权案件的要点[N];法制日报;2005年

9 中国政法大学 高菲斐;环境侵权民事司法救济的主要特点[N];中国环境报;2010年

10 竺效;对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思考[N];法制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怀宇;论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D];重庆大学;2009年

2 付丽;环境侵权行为及其法律救济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陈杰;环境侵权受害者救济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周少华;环境侵权排除责任利益衡量机制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5 关慧;中美环境侵权及救济方式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吴群;重大环境侵权的社会化救济[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刘润发;论环境侵权及其救济[D];中南林学院;2003年

8 陈俊;论利益衡量在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李达忠;论环境侵权[D];湖南大学;2007年

10 苏远芝;论环境侵权[D];郑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反思与重构:立法、学理及判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6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506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3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