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北京道路交通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

发布时间:2017-07-25 17:10

  本文关键词:北京道路交通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交通污染 总量控制 联防联控 排污税


【摘要】:近来,“雾霾”一词成为社会热点关键词,北京市雾霾贡献率最高的是道路交通污染,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在空气重污染天气条件时,负面贡献率高达42%。北京市在面对道路交通污染问题上,采取了交通限行、摇号准入、严格标准等一系列的措施,但收效不甚明显,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此外,根据资料显示,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也较差污染来源与北京也是相似的。为此,本人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对北京市机动车尾气相关监管部门进行调研,分析现有立法和防治措施。在调研和分析的结果上,发现北京市在交通污染治理的问题:立法体系较为分散、位阶不高,总量控制制度不完善,标准制度不统一,监测网络不全面,监管体制不顺畅,联防联控不到位,经济政策不明显,公众参与程度低。道路交通污染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治理好道路交通污染不仅对北京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国内较大城市治理此类污染有借鉴意义,对中小城市有指导意义。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分析和借鉴典型的国家和地区在治理道路交通污染问题上的先进立法和治理措施,从完善“七不一低”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北京道路交通污染法律治理的建议。 在结构上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了北京市治理交通污染的现实背景、现实意义,这是全文研究的起点。第二部分是道路交通污染的概述,主要探讨了道路交通污染的现状、特点和危害,并以此得出防治交通污染的紧迫形势。第三部分是北京道路交通污染防治立法及监管现状,从立法依据、主要防治措施和主要监管措施角度阐述了道路交通污染防治上的现行制度,并得出了污染防治的不足之处。第四部分是北京道路交通污染存在的立法及监管问题,主要阐述了立法和标准问题上存在立法零散、缺乏针对性和环境标准落后且不统一;在管理体制问题上存在管理机构权限不清、责任不明,管理错位和重叠;在法律制度问题上存在环境准入与总量控制尚不完善、公众参与程度低;在技术支撑层面存在监测网络不全面、年检制度不公平;在法律机制问题存在联防联控不到位、经济政策收效不明显;法律责任不严格,并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具体论述。第五部分是典型国家和地区道路交通污染的法律防治经验,从北京出现的立法和监管问题出发,一一借鉴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控制道路交通污染的先进法律防治经验。第六部分是完善北京市交通污染防治法律对策,以完善立法体系、严格标准制度弥补立法和标准问题,,以明确职责弥补监管体制问题,以严格准入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弥补法律制度问题,以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和经济税费弥补法律机制问题,并提出道路交通高污染源要征收排污税的建议,以实行连续处罚来完善法律责任。第七部分是结语。
【关键词】:道路交通污染 总量控制 联防联控 排污税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7;D922.68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引言8-11
  • 一、 现实背景8-9
  • 二、 研究的意义9-11
  • (一) 污染治理的必要9
  • (二) 区域防治的必要9
  • (三) 法治化建设的必要9-11
  • 第一章 道路交通污染概述11-14
  • 一、 北京道路交通污染的现状11
  • 二、 道路交通污染的主要特点11-12
  • (一) 道路交通污染源数量多、流动性11
  • (二) 道路交通源头大小不一,总量难以控制11
  • (三) 道路交通污染控制起步晚,公众参与性差11-12
  • 三、 交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12-14
  • (一) 产生的一次污染物及危害12-13
  • (二) 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及危害13-14
  • 第二章 北京道路交通污染防治立法及监管现状14-21
  • 一、 立法现状14-17
  • (一) 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14-15
  • (二)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15-17
  • (三) 标准和规范性文件17
  • 二、 北京道路交通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17-19
  • (一) 环保标志管理17-18
  • (二) 经济刺激制度18
  • (三) 数量控制18
  • (四) 优化交通和鼓励公众参与18-19
  • 三、 北京道路交通污染的主要监管措施19-21
  • (一) 监督管理19
  • (二) 监测制度19-21
  • 第三章 北京道路交通污染防治存在的立法及监管问题21-28
  • 一、 立法和标准问题21-22
  • (一) 立法零散、缺乏针对性21
  • (二) 环境标准落后且不统一21-22
  • 二、 管理体制问题22-23
  • (一) 管理机构权限不清、责任不明22
  • (二) 管理部门错位、分工不合理22-23
  • 三、 法律制度问题23-24
  • (一) 总量控制制度尚不完善23
  • (二) 公众参与程度低23-24
  • 四、 技术支撑问题24-25
  • (一) 空气质量自动检测子站数量不足24
  • (二) 尾气年检有待完善24-25
  • (三) 监测网络覆盖不全25
  • 五、 法律机制问题25-26
  • (一) 联防联控不到位25-26
  • (二) 经济机制收效不明显26
  • 六、 法律责任问题26-28
  • 第四章 典型国家和地区道路交通污染防治的法律实践28-35
  • 一、 美国道路交通污染的法律实践28-30
  • 二、 日本道路交通污染的法律实践30-31
  • 三、 中国香港道路交通污染的法律实践31-33
  • 四、 经验及启示33-35
  • (一) 立法完整、标准严格33
  • (二) 监管体制顺畅、监测网络严密33
  • (三) 管理制度先进、措施控制得当33
  • (四) 奖励与惩罚分明33-35
  • 第五章 完善北京市交通污染防治法律对策35-44
  • 一、 完善立法和标准35-36
  • (一) 完善立法体系35
  • (二) 严格环境标准制度35-36
  • 二、 明确管理体制36-37
  • 三、 完善法律制度37-39
  • (一) 完善总量控制制度37
  • (二)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37-39
  • 四、 优化技术支撑39-40
  • (一) 完善年检制度39
  • (二) 优化监测网路39-40
  • 五、 完善法律机制40-42
  • (一) 完善联防联控制度40-41
  • (二) 完善经济机制41-42
  • 六、 严格法律责任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开智;;试论环境法的区域控制原则[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李霞;法国的汽车回收体系[J];环境保护;2003年12期

3 李启家;日本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新动向探微[J];环境导报;2000年04期

4 张建华,苏玉江;当前城市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2000年05期

5 Fredric C.Menz,干海珠;美国机动车污染控制(下)[J];世界环境;2002年05期

6 肖赛男;杨帆;郑贵分;刘抒沁;;中日汽车尾气排放数据分析及其尾气防治法律制度比较探究——以北京市为例[J];电子测试;2013年14期



本文编号:572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572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c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