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森林法的道义辩论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关于森林法的道义辩论
【摘要】:马克思关于林木盗窃法辩论的评论,对普鲁士封建主义法律关系和道义观进行了深入剖析,第一次公开维护贫苦民众的人权和物质利益,尖锐地抨击了议会辩论维护林木所有者等级特权、背离法理和道义的行径。评论不仅显示了马克思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逻辑力量,而且突破德国思辨哲学的空泛模式,从意识形态深及现实社会的经济领域,直入法理和正义的根底,并开启了他终其一生的对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研究。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育部伦理学与道德建设基地;
【关键词】: 林木盗窃法 合理意志 道德正义 道义
【分类号】:D912.6;B82-051
【正文快照】: 1842年10月间,年仅24岁的马克思积极参与了对第六届莱茵省议会辩论的评论,连续发表了几篇重头文章。其中,马克思关于林木盗窃法辩论的评论,对普鲁士封建主义法律关系和道义观进行了深入剖析,第一次公开维护贫苦民众的人权和物质利益,尖锐地抨击了议会辩论维护林木所有者等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5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6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9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5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忠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文明思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2 王丹;张宏斌;;论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辽宁警专学报;2010年04期
3 束长星;试论家庭联产计酬制分配形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84年S1期
4 李雅兴;;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友好型思想与现实意义[J];求索;2007年02期
5 缪昌武;;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意蕴[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5期
6 杨卫军;;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初探[J];前沿;2008年12期
7 赵成;;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2期
8 杨康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1987年02期
9 杨卫军;;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哲学思想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赵倩;;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中国环境保护法》研究[J];学理论;2009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时晓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黄丽华;;机器——马克思技术哲学研究的起点 读马克思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8 黄裳裳;;人文关怀:马克思文化批评的反思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赵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种新阐释——理想和现实的结合[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世祯;;在《资本论》写作过程中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一个论断[N];学习时报;2004年
2 ;国内高校“马克思研究热”及其提出的问题[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余斌;新危机时代的一炷“佛香”[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朱立元;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新神话[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张小儒;再说“羡慕马克思”[N];光明日报;2004年
6 徐觉哉;马克思之墓[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宋希仁;政治伦理研究的新作[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踏寻马克思的足迹[N];光明日报;2002年
9 记者 晓华;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在巴黎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肖德安;做终身“学习型”的人[N];中国人事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4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袁媛淑;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发展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6 张琳;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D];复旦大学;2012年
7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8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靳方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生明;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2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维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学说与中国的对外开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贾兴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5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7 秦怡红;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9 黄文正;论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宋强玲;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90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59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