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15:25

  本文关键词: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煤炭经济 污染 环境法 责任机制 对策


【摘要】:经济战略模式转移促进了我国煤炭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产业集群为主要模式的经营方案得到推广应用,并且在推动区域煤炭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对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双重竞争背景,如何在市场经营中争取到更多的利润,这就要求煤炭企业改变过去的经营决策。近年来煤炭企业经营实现了多元化转变,以集约型经济体制为改革思想的新模式得到推广,企业更加注重于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基于煤矿产业集群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煤炭经济改革的主要阻碍,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势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影响了行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了摆脱传统采煤模式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法律保护机制,对采煤生产中存在环境破坏问题给予处理。法律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的主导措施,借助法制化管理能够协调各项产业经济的有序经营,对经济产业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治与管理,维护了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健康发展。本论文阐述了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基本理论,从环境法律价值观分析我国煤矿经济与环境问题的严峻局势。在立足于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现状基础上,总结了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机制存在的不足。据此,,提出完善我国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综合措施,强调了明确法律责任、完善管理体制、整顿监督等措施,对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推广与实施提出可行性措施。为了改变传统煤炭产业存在的不足,要坚持粗放型产业模式向集约型产业模式调整,以环境法律责任机制为引导解决煤矿生产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是实现煤矿产业经济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煤炭经济 污染 环境法 责任机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一、 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概述9-13
  • (一)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产生的理论基础9-10
  • 1. 社会利益观念的确立9-10
  • 2. 正义与秩序10
  • (二)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产生的现实基础10-11
  • 1.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产生的外部压力10-11
  • 2.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产生的内部动因11
  • (三) 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界定11-13
  • 1. 环境行政责任11-12
  • 2. 环境民事责任12
  • 3. 环境刑事责任12-13
  • 二、 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价值探析13-18
  • (一) 企业环境责任价值的递进13-14
  • 1. “经济人”的利益价值观13
  • 2. “社会人”的社会环境观13
  • 3. “生态人”的可持续发展观13-14
  • (二) 我国煤矿企业与环境问题冲突的严峻形势14-18
  • 1. 社会对煤炭需要促进煤矿企业快速发展14-15
  • 2. 地方政绩考核消弱了企业的环境责任15-16
  • 3. 监管不力纵容了企业对环境的破坏16-18
  • 三、 我国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现状及其分析18-21
  • (一) 法律责任不明确18
  • 1. 法律责任主体单一18
  • 2. 形式少、程度轻18
  • (二) 行政监管存在问题18-19
  • 1. 行政监管主体缺乏监管力度18-19
  • 2. 行政监管规划薄弱19
  • 3. 行政监管法制化程度低19
  • (三) 外部监督未能形成合力19-21
  • 1. 公民监督意识薄弱19-20
  • 2. 舆论监督效果差20
  • 3. 司法监督实施困难20-21
  • 四、 完善我国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措施21-30
  • (一) 完善法律责任制度21-23
  • 1. 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21
  • 2. 制定强制性责任标准制度21-22
  • 3. 落实环境责任政策法规22-23
  • 4. 强化环境刑事法律责任制度23
  • (二) 完善配套管理制度23-26
  • 1. 环境管理认证制度23-24
  • 2. 健全资源合理利用制度24-25
  • 3. 经济发展与环境责任互相匹配25
  • 4. 建立系统的环境标准框架25-26
  • (三) 完善环境责任体系26-27
  • 1. 矿业开发前的环境责任26
  • 2. 矿业开发中的环境责任26
  • 3. 闭矿后的环境责任26-27
  • (四) 完善民众监督机制27
  • 1. 思想重视27
  • 2. 信访举报27
  • 3. 公开渠道27
  • (五) 完善责任执行机制27-30
  • 1. 实施信息披露制度27-28
  • 2. 建立激励引导制度28
  • 3. 鼓励民众监督检查28
  • 4. 推广治理保障方案28-29
  • 5. 发挥政府调控作用29-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3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3-34
  • 致谢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迎;对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法理分析——国际环境法的视角[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2 赵惊涛;;企业环境责任确立的价值定位[J];当代法学;2007年05期

3 吴真;;企业环境责任确立的正当性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视角[J];当代法学;2007年05期

4 李兰芬;倪黎;;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公正[J];道德与文明;2006年04期

5 王晓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刍议[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6 张敏杰;;“第三次分配”与慈善资本主义的兴起[J];观察与思考;2007年02期

7 周勇;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价值[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施德国;;亟待建立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J];环境经济;2006年06期

9 揭新华;发展绿色经济 推进可持续发展[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10 刘金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成中;企业生态责任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99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599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b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