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代际信托的权利基础及其制度属性
本文关键词:环境资源代际信托的权利基础及其制度属性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资源 代际信托 生活和发展模式选择权 制度属性
【摘要】:环境资源保护的权利基础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在"风险社会"下发展为"后代人生活和发展模式选择权"。当代人对后代人享有环境资源权利所负有的保有义务,信托制度发展的新动向决定了建立环境资源代际信托法律制度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这种新型的环境资源代际信托具有公益信托、宣言信托、他益信托、积极信托、不可撤销信托的多重属性,由此有效解决了环境资源代际信托法律制度建构面临的"双向互惠性特征""信托财产扩大化"和"后代人身份不确定"三大难题,并从根本上决定了制度建构的基本要求。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法学院;中共宜章县委党校;
【关键词】: 环境资源 代际信托 生活和发展模式选择权 制度属性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视角下的社会公平正义研究”(10CFX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171203) 中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2014JSJJ044)
【分类号】:D912.6
【正文快照】: 全球生态环境正面临严重危机。这不仅对当代人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巨大影响,还使未来世代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因此,代际公平(正义)理论1应运而生,并业已成为人类利用环境资源2的伦理起点和法律规制的理论依据。但是既有代际公平理论却是代际间分配环境资源的权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德近;代际环境权的宪法保障[J];当代法学;2001年08期
2 王小钢;;义务本位论、权利本位论和环境公共利益——以乌托邦现实主义为视角[J];法商研究;2010年02期
3 吕忠梅,鄢斌;代际公平理论法律化之可能性研究[J];法学评论;2003年05期
4 郭武;郭少青;;并非虚妄的代际公平——对环境法上“代际公平说”的再思考[J];法学评论;2012年04期
5 齐树洁;徐卫;;我国宣言信托的立法认可与制度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6 魏波;;存在意义的传承见证代际公平[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7 周光辉;赵闯;;跨越时间之维的正义追求——代际正义的可能性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9年03期
8 刘雪斌;;正义、文明传承与后代人:“代际正义的可能与限度”[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6期
9 廖小平,成海鹰;论代际公平[J];伦理学研究;2004年04期
10 杨成湘;;实现代际公平的可能性路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雪斌;代际正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斐;;构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理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杨兴;;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周娉;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法理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张荣芳;WTO框架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法律冲突与协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7 张能为;;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汤燕;朱镜人;;约翰·穆勒功利主义教育观探微[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革;阎耀军;;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珊珊;;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杜永明;;以人为本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6 虞崇胜;;WTO与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之路[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7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10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解锟;英国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丛忻;孝妇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郭琳;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杜兰兰;论个人所得税法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姜泽平;我国开征污染税制度构想[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萍;从“代际公平”理论反思民事主体制度的价值[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2 谷德近;代际环境权的宪法保障[J];当代法学;2001年08期
3 徐祥民;荀子的“分”与环境法的本位[J];当代法学;2002年12期
4 罗丽艳;;自然资源参与分配——兼顾代际公平与生态效率的分配制度[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张一粟;;环境法的权利本位论[J];东南学术;2007年03期
6 廖小平;论代际伦理及其关涉视域和基本原则[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孟伟;环境刑法的伦理基础[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8 吕忠梅;论环境法的本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9 李艳芳;;论环境法的本质特征[J];法学家;1999年05期
10 凌相权;蔡秋守;;论环境法的公益性[J];法学评论;1983年Z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于忠春;人权视角下的环境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宿晓;国际正义与全球正义辨[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大钢;我国信托立法的困惑与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黄来纪;关于构建我国信托关系法律框架研究——“信托法研讨会”综述[J];政治与法律;2002年06期
3 郭德香;《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立法之我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马磊;信托法意义浅谈[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中野正俊;张军建;;从比较信托法看中国信托法的立法及其解释[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陈云涛;试析规范我国信托立法的若干问题[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肖敏娟;信托受托人法律制度之比较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夏斌;发展中国统一信托市场的两大问题[J];法学;2005年01期
9 安淑珍;中日信托法差异比较[J];山西科技;2005年02期
10 徐素萍;;论信托中的信任关系[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梅;;信托——一种有效的资本运营制度安排[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2 赵廉慧;;《日本信托法》修改及其信托观念的发展[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3 侯怀霞;;论信托法的历史演进及对我国继受信托法的反思[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4 彭插三;;商业信托的法律特征及规制[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5 孙飞;;中国信托时代必将莅临[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余辉;;近现代英国信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英国公共受托人的发展[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7 白战伟;;泛资管背景下金融机构竞争与合作——基于信托的视角[A];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张建棣;;信托收益所得税法的比较与借鉴[A];财税法论丛(第2卷)[C];2003年
9 席月民;;我国当前信托业监管的法律困境与出路[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10 ;信托之受托人尽职标准研讨会综述[A];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信托法专业委员会会员通讯(第一期)[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萍(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略论信托业监管[N];安徽经济报;2002年
2 ;信托股潜力巨大[N];中国证券报;2003年
3 记者 浩民;法制建设和监管政策决定信托业前景[N];中国证券报;2004年
4 记者 叶再春;信托业春天有多远[N];中国证券报;2004年
5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 课题组成员:王连洲 陈雨露 周小明 邢成 曹华 钟向春 程卫东 李招军 邱翼 蔡概还 孟辉 邓举功;法制完善 四大难题破解路径[N];中国证券报;2004年
6 蔡概还;我国要不要信托法[N];法制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辛红;给信托一个未来[N];法制日报;2002年
8 周小明;信托法:缘何千呼万唤不出来[N];金融时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王晓欣;信托业有法可依[N];金融时报;2001年
10 蔡概还;信托如何设立[N];金融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俊;中国信托业发展优化的制度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2 吕芳榕;信托·信托产权·信托会计[D];暨南大学;2005年
3 常照伦;两岸信托法制的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李勇;信托业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陈琼;信托监管中的市场约束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孙宜府;离岸信托资料处理的法律分析与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7 张建棣;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吴真;公共信托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张天民;失去衡平法的信托[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贞;台湾信托节税之实务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陈南英;信托的法律性质探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肖永洁;混业趋势下的我国信托业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4 朱恒;论中国信托法的本源回归[D];中南大学;2009年
5 代俊;我国信托业风险的表征及其测度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高尉泷;论信托的商事组织属性[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沈亭;我国信托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谭津龙;信托行为批判与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冀泓吏;论企业补充养老基金的信托化运营[D];山西大学;2010年
10 贝维;我国股权信托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4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60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