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生态红线概念规范化探讨

发布时间:2017-08-02 16:20

  本文关键词:生态红线概念规范化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红线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摘要】:学界对生态红线的内涵、外延和特征等一直未有定论,实务界和学界亟需界定和统一生态红线的概念,这也是新型法律制度发展的必经过程。根据生态和红线的内涵及生态红线的现有政策和立法,生态红线可以界定为:为了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依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和生态系统保护需求而划定的以维护和提升生态功能为目的的特殊区域。生态红线包括四大类区域类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禁止开发区。生态红线作为法律制度的属性有强制性、综合生态系统导向性和尺度性。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生态红线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美丽中国图景中的生态红线法律问题研究”(14CFX044)
【分类号】:D922.68
【正文快照】: 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已从过去侧重污染控制转为自然资源节约、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三大领域的全方位关注。这三大领域正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的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成敏,艾南山,姚建,罗文锋;西南生态脆弱区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2 侯东民;;关于解决西部贫困及生态问题的建议[J];环境保护;2006年08期

3 王成超;;基于区域文化在我国生态脆弱区人地关系机制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乔波;严贤春;;四川山地丘陵生态脆弱区治理恢复模式调查研究[J];生态经济;2008年10期

5 王永莉;;生态功能区建设中四川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机制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6期

6 侯东民;;中国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现状及展望[J];世界环境;2010年04期

7 李芹;;生态脆弱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J];环境科学导刊;2012年06期

8 尹建锋;仇高喜;;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地质环境效应与评价技术研究[J];神州;2013年30期

9 陈国阶;对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探讨[J];山地学报;2002年05期

10 许德林,徐俊;生态脆弱区春季风沙成因及防治——以黑龙江西南部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杝紫娥;;花东纵谷北段生态脆弱区与土地利用关系[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2 延军平;;论生态义务[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小珊;刘宁薇;杨森;;辽西生态脆弱区下垫面变化对夏季温度影响的数值模拟[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4 伍黎芝;;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以三峡库区为例[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姚孝友;;淮河流域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C];2005年

6 狄国忠;;生态移民是破解生态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的科学之道[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董锁成;刘桂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林泉;罗琼;陈琳;;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生态脆弱性与资源利用研究[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9 白廷举;;法治——生态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律制度选择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梁嘉琳;三部委严禁重点生态功能区违规开发[N];经济参考报;2013年

2 王伟;南宁投资300亿打造“生态市”[N];中国花卉报;2008年

3 记者 吴宏林;宁夏模式破解全国生态脆弱区林改难题[N];华兴时报;2010年

4 记者 王薇薇 通讯员 薛德友;内蒙古生态气象亮点频现[N];中国气象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牛海;从“生态立省”到“生态强省”[N];安徽经济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杨毅;甘肃团建议国家给予生态补偿[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武宏斌;构筑环首都生态屏障确保北京生态安全[N];西部时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陈泳;生态屏障行动:呼唤绿色陇原[N];甘肃日报;2013年

9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何海狮;强化以人为本的生态文化秩序[N];广西日报;2013年

10 记者 景慎好;力争到2020年使吕梁山地区生态全面改善[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飞;基于生态系统功能多重属性的森林生态服务提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胡宗潭;生计资本视野下的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3 洪富艳;中国生态功能区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孔庆云;生态脆弱区森林资源及其管理综合分析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李有斌;生态脆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璇;生态脆弱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模式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兰岚;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空间格局及其现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杨锦滔;长沙市生态市建设与规划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申楠楠;主体功能区背景下甘肃省生态脆弱区发展优化调控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4年

5 孟强;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6 石晓丽;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唐亮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四川山地生态脆弱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王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生态和谐青海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张淑娟;浙江省低丘红壤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遥感评价及变化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10 乌日套吐格;内蒙古生态移民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0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610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d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