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00:08
本文关键词: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侵权 社会化救济 环境责任保险 公共补偿
【摘要】: 环境侵权事故频繁发生,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其涉及受害人之多、造成损害之大、侵权人认定难度之高,使传统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难以充分地救济受害人,故对大规模受害人的救济问题已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显现出社会化的倾向。环境侵权事故发生后,如何及时、合理、有效的救济受害人,是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的核心。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经在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方面迈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步伐,然而我国尚未建立此制度,本文将针对这一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考量现行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的新视角,并对社会化救济制度的构建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第一部分首先从解析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的含义出发,进而对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的理论依据作了详细分析,认为从“道义责任”向“社会责任”的转变和利益衡平理论的发展是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环境侵权救济个体化与社会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外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分析了日本的公害救济制度,瑞典的环境损害保险制度,德国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美国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以及新西兰的意外事故补偿制度。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建立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为我国迫切需要建立这一制度,同时,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建立这一制度的各方面条件。 第四部分重点介绍构建我国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的具体思路,包括环境责任保险、环境侵权损害公共补偿制度。其中环境责任保险的构建具体到保险模式的选择、承保范围等。而环境侵权损害公共补偿制度的构建则从补偿基金的来源、管理与支付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环境侵权 社会化救济 环境责任保险 公共补偿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2
- 1 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概述12-16
- 1.1 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概念的界定12-13
- 1.2 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的理论依据13-15
- 1.2.1 从“过失责任”到“无过失责任”的转变13-14
- 1.2.2 利益衡平理论的发展14-15
- 1.3 环境侵权救济个体化与社会化的关系15-16
- 2 国外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16-24
- 2.1 日本的公害救济制度16-17
- 2.2 德国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17-19
- 2.2.1 危险责任取代过错责任17-18
- 2.2.2 损害赔偿范围的扩大18
- 2.2.3 责任保险与财产担保相结合18-19
- 2.3 瑞典的环境损害保险制度19
- 2.4 美国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19-22
- 2.4.1 事先预防性救济方式19-20
- 2.4.2 事后补偿性救济方式20-22
- 2.5 新西兰的意外事故补偿制度22-24
- 3 我国建立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24-29
- 3.1 我国建立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的必要性24-27
- 3.1.1 是解决环境侵权原因行为与后果间矛盾之需24
- 3.1.2 是转嫁或分散损失,使侵权人免于巨额赔偿之需24-25
- 3.1.3 是保障公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25-26
- 3.1.4 环境责任保险适用困境的迫切需要26-27
- 3.2 我国建立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的可行性27-29
- 3.2.1 建立这一制度的公众意识已经具备27
- 3.2.2 建立这一制度的社会条件已经成熟27
- 3.2.3 国外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27-29
- 4 我国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的具体构建29-41
- 4.1 环境责任保险29-35
- 4.1.1 投保模式29-30
- 4.1.2 承保范围及承保机构30-31
- 4.1.3 保险险种及费率的设置31-33
- 4.1.4 责任限额及索赔时效33-35
- 4.2 环境侵权损害公共补偿制度35-41
- 4.2.1 公共补偿基金的来源35-38
- 4.2.2 公共补偿基金的管理与支付38-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7-4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乔鸽;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69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66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