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环境习惯法的环保效力

发布时间:2017-08-14 05:31

  本文关键词:论环境习惯法的环保效力


  更多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 环境习惯法 效力机制 生态观


【摘要】:在习惯法效力日渐式微的今天,环境习惯法以其传统文化的塑化作用、群体连带关系的粘合作用、集体制裁保障方式和宗教因素的强化效力,确保环境习惯法在特定的区域内发挥有效的环保功效。而环境习惯法中的"天人合一"、"万物有灵"、"敬畏自然"的生态观则从观念上与"法理"上论证了环境习惯法存在的正当理由,强化了其环保效力。国家法应该从环境习惯法中反思自己的得失。
【作者单位】: 韩山师范学院;中南民族大学;
【关键词】少数民族 环境习惯法 效力机制 生态观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新型关系研究》(10BMZ036)阶段性成果 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俗习惯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调适研究》(2012-C-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0.4;D922.68
【正文快照】: 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当下中国,环境习惯法也许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种地方性制度资源。在习惯法日渐式微的大背景下①,环境习惯法却仍能发挥它的环保功效,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人们遵守环境习惯法呢?探讨环境习惯法背后的因素是饶有兴趣的,一方面有助于正确认识并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佐龙;;生态习惯法对西部社会法治的可能贡献[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余贵忠;;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森林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贵州苗族侗族风俗习惯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马桂英;;试析蒙古草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4期

4 王启梁;;宗教作为社会控制与村落秩序及法律运作的关联——云南省西双版纳曼村的个案[J];民间法;2009年00期

5 石群勇;罗康隆;;苗族的自然宗教与生态维护[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4期

6 陈改桃;;从草原文化“天人合一”内涵的变迁观草原生态的维护——以蒙古族那达慕为例[J];前沿;2009年08期

7 易军;;宁夏回族村落习惯法的当代变迁[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年04期

8 桑才让;藏族传统的生态观与藏区生态保护和建设[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胡雪海;单连春;;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村新型生活方式的建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3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洪流;;从《鹿跳泉》看华兹华斯的生态主义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姚尧;;隐藏在表象下的日本国民性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6 胡水琴;;路在何方?——科马克·麦卡锡的《路》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陈曲;王志清;;民俗学互文性理论视野中的文学平行本质——以辽宁西部农区蒙古族的巴拉根仓故事为研究对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周彰波;;哲学视野下的生态关怀[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孙丽华;;北方蒙古族的生态文化特色[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史玉成;;西部区域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兼论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陈叶兰;许婷;陈f:寅;;动物的环境法律主体资格探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冬梅;;环境正义视野下农民污染受害救济探微[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7 于艳芹;李世雁;;自然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浅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8 向佐群;;环境协同论与老庄哲学的解读与同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9 张修玉;许振成;胡习邦;赵晓光;;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叶立国;;生态学的后现代意蕴[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7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秦彪生;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琳琳;“敬畏自然”观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关杨;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材料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孟庆艳;绿色行动者的主体自觉何以可能:高校教育的绿色理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云贵;伊斯兰法的理论基础[J];比较法研究;1990年01期

2 刘淑媛;;西北农村回族已婚妇女继承权问题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3 耿龙玺;浅谈伊斯兰法的法源理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刘淑媛;回族习惯法探究[J];回族研究;2000年01期

5 尹伊君;文明进程中的法治与现代化[J];法学研究;1999年06期

6 ;王连芳民族工作回忆(之七)[J];民族团结;1998年02期

7 马志俊;伊斯兰教法对回族道德观和习惯法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华锐·东智;浅论藏族传统的禁忌文化对生态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9 李怀;非正式制度探析:乡村社会的视角[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10 春杨;;徽州田野调查的个案分析——从“杀猪封山”看习惯的存留与效力[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琼华;生态文化基础上的公共空间变迁与重构[J];思想战线;2005年05期

2 田华银;;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自然生态理念透视[J];前沿;2010年18期

3 杨可晗,安晓平;塔里木盆地环境保护及环境意识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1期

4 文传浩;彭昱;;珠江上游少数民族县域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安全预警研究——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为个案[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5 李曼碧,夏峰,龚震,陀正阳;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与生态环境保护[J];云南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6 李可;;论环境习惯法[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6年00期

7 ;就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会员和进一步发挥学会作用的问题给全体会员的一封信[J];新疆环境保护;1982年01期

8 苏钦;浅谈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保护生态环境的特点及经验[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单辉;;从禁忌看少数民族的生态理念[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田信桥;吴昌东;;环境习惯法与国家法互动机制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草原“生态”建设与少数民族繁荣[A];生态环境与民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陈伯良;袁翔珠;何前斌;阳燕平;;论亚热带石灰岩地区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惯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郭佩霞;;挖掘民族文化潜能 推动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张明俊;兰炯熹;;闽东少数民族“造福工程”和生态环境问题[A];生态环境与民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晏晓婧;曹晓凡;;三江并流区民族文化对生态保护的作用探讨[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6 杨龙;;喀斯特山区脆弱生态环境生态重建对策[A];贵州省生态立省研究会论文集[C];2005年

7 关君蔚;;台湾纪行——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的体会[A];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张国东;;依托实验区平台 加快我县生态环境建设[A];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五次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黄慧德;;我国热区农村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何媛媛;李正山;范莉;李云松;;青藏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星亮;我国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传统内容丰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武爱萍;云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自治州(市)环保局长联谊会在楚雄召开[N];楚雄日报(汉);2007年

3 记者 王力邋通讯员 欧燕萍;发挥优势注重特色 共同建设现代生态乡镇[N];杭州日报;2007年

4 陈明媚;环境保护是民族村寨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N];贵州日报;2005年

5 刘扬武;德宏的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记者  马晓军;民族地区发展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7 李U,

本文编号:671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671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4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