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10:15
本文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传统、新兴产业带来的污染与破坏导致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日益严重。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充分认识到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相继出台了多项有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保护和改善措施。但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步伐缓慢、力度不够,措施不力,实效较差,无法与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快速变化相适应,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很严重。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无法为治理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因此,研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特别是关于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及具体制度完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八个部分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主要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述评。第二部分侧重理论研究,界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相关概念,阐述其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根据对Q市农业生态环境的实地调查,分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对传统与新型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危害进行深入分析。第四部分介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实践,包括立法模式和立法基本原则。第五部分系统介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理论内容、实体内容和法律责任。第六部分重点剖析了我国现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体系失范、内容不合理、配套制度不完善等主要缺陷。第七部分通过对德国、荷兰、瑞典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例的考察,指出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重要启示。第八部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规范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构建、完善法律制度内容设计、健全配套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19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文献综述12-16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2-13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3-16
- 1.3 主要内容及方法16-17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17
- 1.4 研究重点与创新17-19
- 1.4.1 研究重点17-18
- 1.4.2 研究创新18-19
- 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基本理论19-26
- 2.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概念界定19-21
- 2.1.1 生态19
- 2.1.2 农业生态环境19-20
- 2.1.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20-21
- 2.1.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21
- 2.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理论基础21-26
- 2.2.1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21-22
- 2.2.2 农民环境权理论22-23
- 2.2.3 权利义务对等理论23-24
- 2.2.4 利益与利益机制理论24-26
- 3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考察26-35
- 3.1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概况26-27
- 3.2 调研样本说明27-28
- 3.2.1 Q 市农业基本概况27-28
- 3.2.2 Q 市农业生态环境问题28
- 3.3 传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成因及其危害28-32
- 3.3.1 不合理施肥用药加剧农业面源污染28-30
- 3.3.2 掠夺开发农业资源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30-31
- 3.3.3 不科学农业生产导致农业直接污染31-32
- 3.4 新型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成因及其危害32-35
- 3.4.1 工商业发展污染32-33
- 3.4.2 乡村旅游餐饮业污染33
- 3.4.3 生物基因污染33-35
- 4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现状35-42
- 4.1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模式35-40
- 4.1.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法律制度35-36
- 4.1.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单行法律制度36-37
- 4.1.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配套法律制度37-40
- 4.2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基本原则40-42
- 5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基本内容42-48
- 5.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理论内容42-43
- 5.1.1 调整对象42
- 5.1.2 保护对象42-43
- 5.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实体内容43-45
- 5.2.1 监督管理机制43-44
- 5.2.2 保护与治理机制44-45
- 5.2.3 鼓励机制45
- 5.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责任45-48
- 5.3.1 法律责任的主体及其违法行为46
- 5.3.2 法律责任的构成标准46
- 5.3.3 法律责任的种类46-47
- 5.3.4 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47-48
- 6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问题分析48-54
- 6.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失范48-49
- 6.1.1 综合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缺位48
- 6.1.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位阶较低48-49
- 6.1.3 农业生态环境某些重要领域立法空白49
- 6.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内容不合理49-51
- 6.2.1 重原则性,轻可操作性49-50
- 6.2.2 重污染防治,轻环境修复50
- 6.2.3 重传统污染,轻新型污染50-51
- 6.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配套法律制度不健全51-54
- 6.3.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税收法律制度缺位51
- 6.3.2 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规定缺乏科学性51-52
- 6.3.3 涉农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内容简陋52-53
- 6.3.4 农业清洁生产法律制度不完善53-54
- 7 典型国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考察54-59
- 7.1 德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考察54-55
- 7.1.1 德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例54-55
- 7.1.2 启示——法律制度内容应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55
- 7.2 荷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考察55-57
- 7.2.1 荷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例55-56
- 7.2.2 启示——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税收法律制度56-57
- 7.3 瑞典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考察57-59
- 7.3.1 瑞典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例57-58
- 7.3.2 启示——尽快制定具有综合性意义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58-59
- 8 完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59-69
- 8.1 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59-63
- 8.1.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必要性59-60
- 8.1.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地位60
- 8.1.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60-61
- 8.1.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61-62
- 8.1.5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框架62-63
- 8.2 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内容设计63-65
- 8.2.1 增强法律规定的实际可操作性63
- 8.2.2 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法律制度建设63-64
- 8.2.3 加快新型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立法64-65
- 8.3 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配套法律制度65-69
- 8.3.1 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税收法律制度65-66
- 8.3.2 科学设计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具体规定66-67
- 8.3.3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主要涉农规定67
- 8.3.4 完善农业清洁生产法律制度67-69
- 9 结语69-71
- 参考文献71-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5-76
- 致谢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金华;谢一鸣;;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2 郭海丽;;农业法上的环境权和农民环境权的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3 赵艳通,唐景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4期
4 吴继刚;;论环境法律责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张铣涛;;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立法现状及对策[J];当代生态农业;2009年Z1期
6 王清军;;论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陈彬;;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J];德国研究;2008年02期
8 黄河;;论我国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构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燕惠刚,谭济才;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10 乐波;;欧盟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生军;我国西部地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88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688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