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民环境权实现的困境及发展走向——基于浙北地区三个村庄的调查
本文关键词:论农民环境权实现的困境及发展走向——基于浙北地区三个村庄的调查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不公 农民环境权 环境抗争与行动选择 矫治环境不正义
【摘要】:关注当下,环境权的实践进步还主要表现在城市,农村生态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加剧造成农民环境权遭到侵害仍然是棘手的问题。农民对政府的高度依赖又信任不足,乡村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与环境监管能力的不足,城市中心主义的束缚与农民维权意愿的不足,使农民环境权的实现困境重重,并直接影响了农村的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与和谐,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矫治环境不正义应成为实现和发展农民环境权的基本路径选择,着眼当下,重在遏制环境问题中的政治权力与经济开发一体化格局,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和农民实质性参与机制,塑造环境主体的正义品格,促进乡村经济转型走生态现代化新农村之路。
【作者单位】: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环境不公 农民环境权 环境抗争与行动选择 矫治环境不正义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省域调研数据的多级城镇化实证研究”(14BSH030)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农民环境权问题的历史演变及影响研究”(14NDJC041YB)
【分类号】:D922.68
【正文快照】: 引言“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1〕关注农民,实质上就是关注农民的权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一直关注农民的权利问题。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唤醒了农民的权利意识,使农民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环境权是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凤姿;杨驭越;;城乡环境公正缺失与农民生态权益[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陈泉生;环境时代与宪法环境权的创设[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黄英娜,叶平;20世纪末西方生态现代化思想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4 李素华;;论环境弱势群体——农民环境权利的实现[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4期
5 张玉林;;另一种不平等:环境战争与“灾难”分配[J];绿叶;2009年04期
6 郇庆治;;终结“无边界的发展”:环境正义视角[J];绿叶;2009年10期
7 朱力;龙永红;;中国环境正义问题的凸显与调控[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潘岳;;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J];求是;2006年15期
9 折晓叶;;合作与非对抗性抵制——弱者的“韧武器”[J];社会学研究;2008年03期
10 王晓毅;;沦为附庸的乡村与环境恶化[J];学海;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辉;;是非环境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左正强;张永任;;环境权与环境资源产权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3 赵静;曹伊清;徐挺;尹大强;;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的相关性及指标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6期
4 牛乐;;对我国环境权入宪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5 王勇;李广斌;;苏南乡村聚落功能三次转型及其空间形态重构——以苏州为例[J];城市规划;2011年07期
6 黄理稳;王仙;;生态文化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刘昌寿;;生态现代化理论及其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6期
8 丁军强;张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文献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12期
9 彭运朋;;环境权辨伪[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何种权利?——一种权利视角的考察[J];东方法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爱平;余雁鸿;;组织化忽悠: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组织学分析——以G市L社区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丁军强;张笑;;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研究述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徐祥民;;宪法中的“环境权”的意义[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4 何卫东;彭峰;;生态文明社会的法律建构——从建设节约型城市立法角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大维;;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同;;维权过程中工人的自我组织与守法策略——对上海SNS企业的个案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李双龙;;国家与市民社会视阈下失地农民的抗争[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张仁;李德宽;;“双城模式”中的“反叛”与悬置——对海原县6.10群体事件个案的社会行动与深层结构探析[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理论创新与政策设计论文集[C];2012年
9 高红波;;草根如何集体行动:一项关于草根型意见领袖的政治传播学研究——鄂北二村的表达[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海霞;;西方环境正义思想的出场及其启示[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中博;赤潮灾害及其综合防治的生态、经济与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琳琳;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使用权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6 李慧明;生态现代化与气候谈判[D];山东大学;2011年
7 朱静辉;地权增值分配的社会机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萍;渔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变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何小勇;当代发展风险问题的哲学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周艳;渤海环境治理的政策建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4 江勤;农民集体上访的生成逻辑[D];南昌大学;2010年
5 尹月香;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庆芳;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之环境立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胡杨;抗战时期延安南区合作社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王恩见;国家与个体农民:权力技术与抗争策略[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红梅;人权视域下的环境权及其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彦辰;“村改居”背景下乡村社区公共性的重构[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献斌;对环境伦理学的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2 孙道进;“荒野”自然观: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症结[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3 董江爱;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困境、成因及解决途径[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2期
4 陈叶兰;;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刘湘溶;论生态伦理学的利益基础[J];道德与文明;2001年05期
6 王韬洋;;西方环境正义研究述评[J];道德与文明;2010年01期
7 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J];读书;2002年05期
8 余谋昌;环境伦理学[J];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01期
9 李培超;;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建构的应有视域[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覃刚;;关于强互惠及政府型强互惠理论的研究[J];经济问题;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丁冬;[N];中国环境报;2008年
2 林静;[N];光明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润昊;环境权设立的目的[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陆文彬;;刍议环境权的界定[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张建中;王月芬;李瑞;;论农民环境权的保护[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4 王彦;;环境权的价值定位[J];中国环境法治;2010年00期
5 段永清;论环境权的法律性质[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李剑;;试论环境权的权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5期
7 杨培然;胡冠书;柳荣秀;;论环境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8期
8 明辉;;环境权概念的法律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02期
9 陈海霞;;论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J];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04期
10 程延军;;人权视域下的环境权及其保护[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彦梅;;关注环境资源权益的弱势群体——农民环境权保护[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2 张玉飞;于彦梅;;关注环境资源权益的弱势群体——农民环境权保护[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3 秘明杰;;生态文明时代环境权利法定化的理论依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大维;;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向佐群;范花香;;刍议住院患者的环境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克荣;于彦梅;;环境弱势群体——农民环境权保护[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7 徐祥民;;宪法中的“环境权”的意义[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8 潘弘;王亚楠;;贵州省在区域合作框架下坚持“环境权”理念之必要[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9 莫神星;;借鉴外国环境权立法,在我国法律中确立和完善公民的环境权[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10 王慧娟;段金铭;;浅论我国环境权的立法技术[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安政治学院 傅达林;必须保障公民“环境权”[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林U,
本文编号:691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69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