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按日计罚制度实施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3:21

  本文关键词:按日计罚制度实施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按日计罚 实施现状 立法 执法 司法


【摘要】:随着2015年1月有着“史上最严”环保法之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的实施,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治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环保法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按日计罚制度,众多学者寄希望于此。然而这一从国外移植而来的制度是否能够在我国顺利实施,实现环境法治赋予其的立法使命,在总体乐观的基础上,仍要持一种慎重的态度。按日连续处罚制度在国外已有比较成熟度的法律运行模式,从立法的完整性到执法的完善性,再到司法的保障性,已经形成较为科学的体系。“按日计罚”制度的切实实施,需要的不仅是立法上的规定,还需环境执法实践中的严格执行,也离不开一个有利于该制度顺利推行的行政体系。从我国已有的立法现状中不难看出,“按日计罚”无论是在制度的设置上,还是实施保障上都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环保法》中的规定,仅仅是为该制度提供了一种实践上的可能性,并不能消除我国“按日计罚”之路中存在的障碍。但无可否认的是,该制度的确立是世界环境立法发展的必然方向,对于当下环境问题呈爆发式出现的中国而言,这无疑是一剂“强心药”。该制度的引入,同样也为《环保法》增添了许多刚性,强化了其本应具有的保护生态环境,惩治环境违法的环境基本法功能。尽管政府一再强调绝不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然数十年的经济发展状况表明,我们依然在重蹈覆辙。在资源有限性的大前提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没有共存之处,矛盾总是对立统一的。“按日计罚”制度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上,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是学界普遍的共识,所谓的生态保护优先是指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时,要以生态环境的改善为首要条件,生态保护是不可触碰的底线。这一点反应在环境立法上,就是要引进最严格的环境法律制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最严厉的制裁,而“按日计罚”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在环境保护方面最行之有效的制度之一本文分四部分,主要围绕按日计罚制度实施中存在的及可能存在障碍进行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为其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随着《环保法》第59条的实施,按日计罚正式作为我国环境立法的一项法定处罚制度得以确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能够取得立法者所期待的良好立法效果,按日计罚制度的实施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障碍。首先是环境立法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具体表现为环境执法权设置不合理,“按日计罚”适用范围、计罚天数、跨行政区域处罚权归属等规定不科学;影响环境执法的因素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表现在环保部门人事财政制度的缺乏自主性,缺乏有力的执法监督机制,软件方面表现为环境执法人员法制观念不强和执法人员较低的专业素质;其他障碍主要是地方行政考核机制不合理以及“按日计罚”金额执行上的困难。对于以上问题,本文相应提出了解决的措施:针对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合理设置环境执法权的行使,具体做法是细化环境立法和完善统分结合的执法权行使机制;可以通过拓宽适用范围,合理设置计罚起算日,明确跨行政区划下处罚权的归属来科学构建“按日计罚”。对于环境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强环境执法的软硬件建设以提高执法能力,改革环保部门现行的人事财政制度,建立长效的执法监督机制,增强执法人员的环境法制观念和业务素质。最后对于其他障碍性因素,通过环境考核指向地方党政“一把手”和制定环境司法相应配套制度来予以解决。尽管我国在环境立法中引入了按日计罚制度,但该制度并不仅限于在环境民事立法方面发挥作用。从国外一些国家的立法经验来看,该制度还被广泛的应用在环境刑事犯罪、国家反垄断等诸多领域的立法当中。所以,就该制度立法潜力的发掘而言,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今后的立法实践中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按日计罚 实施现状 立法 执法 司法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2
  • 一、按日计罚制度的概述12-17
  • (一) 按日计罚制度的概念12-14
  • 1. 按日计罚制度的概念及特点12
  • 2. 持续性环境违法行为的概念12-13
  • 3. 按日计罚制度的性质辨析13-14
  • 4. 按日计罚与一事不再罚的关系14
  • (二) 按日计罚制度的理论基础14-17
  • 1. 法理学基础14-15
  • 2. 市场经济学基础15-17
  • 二、域外按日计罚制度的实践及经验借鉴17-22
  • (一) 英美模式下的按日计罚制度17-18
  • 1. 美国按日计罚制度17
  • 2. 香港按日计罚制度17-18
  • (二) 大陆模式下的按日计罚制度18-19
  • 1. 法国按日计罚制度18-19
  • 2. 台湾按日计罚制度19
  • (三) 对两种模式的评价及经验借鉴19-22
  • 1. 对英美模式的评价19-20
  • 2. 对大陆模式的评价20-21
  • 3. 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有益借鉴21-22
  • 三、我国按日计罚制度实施现状及障碍22-34
  • (一) 我国按日计罚制度实施现状22-26
  • 1. 国家层面的立法及实践22-23
  • 2. 我国地方性立法与实践23-26
  • (二) 我国按日计罚制度实施存在的障碍26-34
  • 1. 环境立法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26-29
  • 2. 环境执法不力导致实施权威性降低29-32
  • 3. 阻碍按日计罚实施的其他因素32-34
  • 四、排除按日计罚实施障碍的对策34-43
  • (一) 增强立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34-37
  • 1. 合理设置环境执法权34-35
  • 2. 科学设置按日计罚制度35-37
  • (二) 加强执法领域的软硬件建设以提高执法能力37-40
  • 1. 改革环保部门现行的人事财政制度37-38
  • 2. 建立长效的执法监督机制38-39
  • 3. 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环境法制观念和业务素质39-40
  • (三) 排除按日计罚实施障碍的其他措施40-43
  • 1. 环境考核要指向地方党政“一把手”40-41
  • 2. 制定环境司法相应配套制度41-43
  • 结论43-44
  • 注释44-45
  • 参考文献45-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启家;中国环境立法评估:可持续发展与创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2 汪娟,肖扬;地方环境立法与可持续发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年S1期

3 王雷;;完善环境立法 实现可持续发展[J];城乡建设;2006年01期

4 毛如柏;;中国应进一步完善环境立法,依法推进可持续发展[J];城乡建设;2006年01期

5 谢冬慧;王建国;;中外环境立法目的之比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朱文玲;张晨;;乌鲁木齐市环境立法的现状分析和完善建议[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7 辛辉;杨莉英;;加快地方环境立法 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8年10期

8 王小钢;;对“环境立法目的二元论”的反思——试论当前中国复杂社会背景下环境立法的目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高莹;;加强环境立法 加大执法力度[J];法制与社会;2009年06期

10 孙佑海;;择时而立 立足实际 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经验[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娟;肖扬;;地方环境立法与可持续发展[A];2005年滇黔桂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俸俊玲;李文华;邵建忠;;浅论我国环境立法目的的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3 姜素红;;论我国地方环境立法之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芳;张廉;;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立法应解决的主要问题[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5 万劲波;;推进环境立法的综合化[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6 史玉成;;西部区域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兼论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7 徐振才;;浅析我国现代环境立法的历史进程[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8 梁晨;;新时期我国环境立法的回顾与反思[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2)[C];2009年

9 杨兴;;论全球环境立法趋同化的根源及现实表征[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白平则;;当代中国社会环境公平问题透视——环境公平应成为环境法的基本理念[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副教授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 丁文广 仙昀让;甘肃:提高妇女参与环境立法能力[N];中国妇女报;2012年

2 记者 郄建荣;环境立法不能被利益集团左右[N];法制日报;2013年

3 王小龙;环境立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获证实[N];科技日报;2013年

4 刘英团;农村环境立法应强调官员责任[N];中国环境报;2013年

5 刘袅;不断加强环境立法[N];西藏日报(汉);2014年

6 世昕;环境立法:避免行政部门揽权不作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刘世昕;环境立法要避免“争权而不负责”现象[N];西部时报;2007年

8 束洪福;改革与发展蓝皮书回顾环境立法30年[N];科技日报;2008年

9 束洪福;发展和改革蓝皮书回顾环境立法30年[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郄建荣;美国:环境立法的归宿是以人为本[N];法制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爱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李丹;环境立法的利益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2000年以来山西省环境立法科学性的调研报告[D];山西大学;2012年

2 宋丰;环境立法的伦理目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靳鹏;按日计罚制度实施的障碍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慧娟;欧盟环境立法评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孙培育;我国环境立法的反思与完善[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6 孙晓罡;论科学发展观与环境立法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7 陈孝劲;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立法的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王婷;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立法之目的及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春云;昆明市环境立法的现状分析与完善[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10 王卉;论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下我国环境立法思想中的症结与出路[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94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694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2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