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争到共建:环境抗争的演变逻辑
本文关键词:从抗争到共建:环境抗争的演变逻辑
【摘要】:面对环境侵害,J省N市高路社区农民的环境抗争经历了从个体抗争到群体抗争再到社企共建的过程。在抗争过程中,农民运用理性的抗争逻辑在与H钢的博弈过程中,体现了个体理性抗争(找H钢理论)——诉求得不到回应、污染加剧—群体抗争——经济补偿后矛盾暂缓——污染危机生存,抗争升级——社企共建的行动策略演变;同时,从H钢的回应策略中可以看出,作为企业,H钢表现出了经济理性人的一面,在不涉及企业正常经济生产的阶段,对农民抗争视而不见;到农民群体抗战阶段,则采取与农民代表谈判的策略;再到与社区共同建设,发展农民能力,避免直接与农民发生冲突。不同阶段,H钢采取了成本最小、利益最大化的博弈策略。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环境问题 农民环境抗争 社企共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72)
【分类号】:D922.68
【正文快照】: 一、引言1.研究问题提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状况越来越严峻。面对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从“隐忍”逐渐走上环境抗争之路,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环境问题也已经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如2005年,浙江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涛;;中国的环境抗争:一项文献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童志锋;;变动的环境组织模式与发展的环境运动网络——对福建省P县一起环境抗争运动的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陈占江;包智明;;制度变迁、利益分化与农民环境抗争——以湖南省X市Z地区为个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吴卫星;;论环境规制中的结构性失衡——对中国环境规制失灵的一种理论解释[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罗亚娟;;依情理抗争:农民抗争行为的乡土性——基于苏北若干村庄农民环境抗争的经验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张玉林;沈淑珍;;环境保护与环境抗争——张玉林教授访谈录[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童志锋;;认同建构与农民集体行动——以环境抗争事件为例[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8 熊易寒;;环保教育、环境运动与国家战略[J];绿叶;2010年03期
9 罗亚娟;;环境社会学视角下的环境污染问题——东井村个案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贺寿南;;“私了”现象的博弈逻辑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参与式环保生成逻辑研究——W市“五水共治”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2 张剑源;;为什么不抗争?——重新理解发展进程中的农民-国家关系[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3 施国庆;吴上;;农民环境抗争的结果类型及其形成机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4 王名;邢宇宙;;多元共治视角下我国环境治理体制重构探析[J];思想战线;2016年04期
5 王开纪;;多重认同建构与农场共同体的形成——基于Q县农场早期职工认同的考察[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6 曾祥明;;从共生到竞争:功能视角下的村办煤矿开发与国家治理[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7 颜昌武;何巧丽;;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的评估与反思——基于CNKI(2006—2015)的文献分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8 张绪清;;环境冲突与利益表达——乌蒙山矿区农民“日常抵抗”问题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9 杨晓鹰;;关于农广校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6年06期
10 华章琳;;生态环境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政府角色及其模式优化[J];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俊;;国内农民环境维权研究的结构与文化路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吴长青;;英雄伦理与抗争行动的持续性 以鲁西农民抗争积极分子为例[J];社会;2013年05期
3 陈涛;;渤海溢油事件的社会影响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童志锋;;互联网、社会媒体与中国民间环境运动的发展(2003-2012)[J];社会学评论;2013年04期
5 陈占江;包智明;;制度变迁、利益分化与农民环境抗争——以湖南省X市Z地区为个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王全权;陈相雨;;网络赋权与环境抗争[J];江海学刊;2013年04期
7 祁玲玲;孔卫拿;赵莹;;国家能力、公民组织与当代中国的环境信访——基于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07期
8 任丙强;;网络、“弱组织”社区与环境抗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曾繁旭;黄广生;刘黎明;;运动企业家的虚拟组织:互联网与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新模式[J];开放时代;2013年03期
10 罗亚娟;;依情理抗争:农民抗争行为的乡土性——基于苏北若干村庄农民环境抗争的经验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701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70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