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8:49

  本文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利益 公益诉讼 公共信托理论 私人检察总长理论 共和主义理论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适格


【摘要】: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环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需求,地球环境资源的一大特性是不可再生性与不可逆转性。在经济飞速发达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背后却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值得社会全体公民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由于社会在飞速的进步,公民的文化素质,法律素养等自身素质都得到了整体的提高,公民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的意识也在提高,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问题如今也上升为国家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从发生在我国的有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例,分析我国历史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制度与最新制度,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问题,从而提出我国现行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所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从时间空间维度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及最新理论作出阐释分析,从空间维度对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历史发展和最新规则制度进行分析和理论借鉴。第三章:更深入的了解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的几大主流理论基础:私人检察总长理论,环境公共信托理论,共和主义理论。几大主流理论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诉诸法院提供了权利基础,也是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发展完善的推动力。分析美国现行环境公益诉讼所采用的理论支撑基础以及原因,并且从美国的经验就我国应该选用何种以及为何选取此种理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制度的理论基础提出建议和意见。第四章:对于怎样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这个问题,特别是赋予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提出了笔者些许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公共利益 公益诉讼 公共信托理论 私人检察总长理论 共和主义理论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适格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D9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绪论9-14
  • 一、选题背景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一)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二)国外研究现状12
  • 三、研究方法和目的12-13
  • 四、笔者观点及观点新颖之处13-14
  • 第一章 案例的引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非合理性14-18
  • 第一节 实例的阐述: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三起典型案例14-15
  • 一、“北大教授研究生代表松花江诉中石油案”14-15
  • 二、“鲍家沟百姓集体跪求治污案”15
  • 三、“‘自然之友’福建南平生态破坏案”15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案例所折射出的规则正当性质疑15-18
  • 第二章 时空维度考察: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历史发展以及现状18-27
  • 第一节 时间维度: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演进18-20
  • 一、我国传统民事诉讼原告适格规则制度领域下的环境公益诉讼18-19
  • 二、我国最新法律制度之下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19-20
  • 三、从对新条例的解读看我国现行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可能存在的问题20
  • 第二节 空间维度:对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借鉴与评价20-27
  • 一、美国新型原告适格规则出现的原因20-22
  • (一)传统原告适格规则无法适应保护新兴私人利益的现实需要20-21
  • (二)传统原告适格规则无法适应确保国家政府设立的管理机关忠于公共利益的现实需要21-22
  • 二、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发展22-27
  • (一)20世纪40年代后——原告适格规则的初步形成22-23
  • (二)20世纪70年代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的逐步成型23
  • (三)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环境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全面开放性发展23-24
  • (四)20世纪90年代——环境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退步24-25
  • (五)2000年雷德劳案——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最新发展25-27
  • 第三章 解释论路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理论透视与理性抉择27-35
  • 第一节 理论之一:“私人检察总长”理论27-28
  • 一、“私人检察总长”理论阐释27
  • 二、“私人检察总长”理论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27-28
  • 三、“私人检察总长”理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理论28
  • 第二节 理论之二:环境公共信托理论28-30
  • 一、环境公共信托理论阐释28-29
  • 二、环境公共信托理论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29
  • 三、公共信托理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理论29-30
  • 第三节 理论之三:共和主义理论30-32
  • 一、共和主义理论阐释30-31
  • 二、共和主义理论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31
  • 三、共和主义理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理论31-32
  • 第四节 解释选择:中美对比下的抉择32-35
  • 一、美国所选择的理论基础——共和主义理论32-33
  • 二、我国应该选择的理论基础——修正后的共和主义理论33-35
  • 第四章 立法论路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制度完善建议的类型化思考35-40
  • 第一节 国家政府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35-36
  • 第二节 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36
  • 第三节 公民个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36-40
  • 一、公民个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必要性36-37
  • 二、公民个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立法理论37
  • 三、公民个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规避方法37-38
  • 四、对赋予公民个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身份的建议38-40
  • (一)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基金和费用保障制度38
  • (二)建立完善奖惩机制38-39
  • (三)加强公民与政府环保组织以及民间环保组织的联系39-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6
  • 后记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若彦;关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分析与设想[J];科技广场;2005年09期

2 张平;赖成美;;浅谈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天府新论;2005年S2期

3 李俊林;;环境公益诉讼的经济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陈先年;;环境公益诉讼[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郭相春;;关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6 别涛;;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建议[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王艳;;论建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郑冬渝;陈少红;;关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思考[J];学术探索;2006年06期

9 ;环境公益诉讼[J];世界环境;2007年01期

10 王黎;;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J];北京农业;2007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杨芳纳;;浅议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春梅;;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琪雪;许玲;高勤琴;;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卫国;;关于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曲妍;;环境公益诉讼主体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王亚男;;能动司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捍卫;;新形势下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程守太;;浅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小东;;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问题[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红梅;;试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郄建荣;环境公益诉讼扳倒洛城头号污染源[N];法制日报;2009年

2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N];团结报;2009年

3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项目律师 高洁;环境公益诉讼与环保法庭的生命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杨建学;谁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力军[N];法制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严;环境公益诉讼案最高获20万元救济[N];昆明日报;2010年

6 胡娜;首次明确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六大主体[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孙秀英 胡娜;海南明确环境公益诉讼主体[N];中国环境报;2011年

8 记者 徐珊珊 通讯员 张泽彪;推动我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N];海南日报;2011年

9 许平飞 曲永生;海南设立环境公益诉讼资金保护蓝天碧海[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记者 傅勇涛;海南设立“省级环境公益诉讼资金”[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洪坤;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胡中华;论环境保护之为普遍义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群英;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D];贵州大学;2008年

2 陈建华;构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徐国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马莹;我国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之法律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 任权;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余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初探[D];兰州大学;2009年

7 马晓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8 周立坤;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9 骆丽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海涛;浅议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4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714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e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