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21:30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执法 环境执法体制 环境执法方式 “行政+司法”


【摘要】: 当前环境恶化已经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涉及企业与当地政府、政府部门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国家与地方的关系,现行体制使这些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我国绝大多数环境执法人员的“帽子”和“票子”均受地方政府制约,地方政府经济优先的发展观念严重制约着地方环保部门;我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实行多部门条块分割、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总管和其他部门分管相结合的体制,关系不明,各自为政。环境主管部门执法权限不足,行政执法手段单一,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一套科学、独立、公平的环境执法体制。但是目前我国对此尚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对整个环境执法体制进行研究和分析,改革环境执法体系的结构、功能及运行机制,为我国政府科学合理的环境执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结合本人在环境执法单位的工作体会,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社会制度及近年来环境执法的发展实践,对比其他国家环境执法的现状并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环境执法中的典型事件,总结提出了环境执法体制的定义,研讨了我国环境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革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的构想:1、遵循权威、独立、依法设置和精干效能原则改革我国环境执法的机构设置:环境执法机构设置应实行环境保护执法的垂直管理,从而排除行政干扰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应设立直属机构、派出机构、咨询和协调机构。2、环境执法职能和权限应进行重置,集中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能,赋予环保部门对分管部门法定的监督指挥权和最终决定权。3、授予环境执法主体行政强制权,加大环境行政处罚力度,增强环境执法强制方式的效力;同时要改变行政执法方式单一的现状,以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非强制性方式实现政府执法由强制性→弱强制性→说服性的转变。4、环境执法过程中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调动公众的积极性。5、提出并简要论述了“行政+司法”的新型执法模式是环境执法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 本文的研究创新点:1、系统地研究了环境执法体制(包括执法机关的主体结构体系、职能配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及其运作方式,提出了改革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的构想。2、简要阐述了公众参与性与民主化改革在环境行政执法中的应用。3、提出并简要论述了“行政+司法”的新型执法模式是环境执法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 本文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行政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有关理论与自身在环境执法单位的工作体会、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2、比较研究法,对比其他国家环境执法的现状并借鉴先进经验;3、定性分析法,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分析环境执法主体结构体系的内在联系,揭示环境执法的发展趋势。4、案例实证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中,始终结合当前我国环境执法中的典型事件进行论证。
【关键词】:环境执法 环境执法体制 环境执法方式 “行政+司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2.68;X321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2-14
  • 1.1.1 问题的提出12-13
  • 1.1.2 研究目的13
  • 1.1.3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6
  • 1.3 研究的基本方法16
  • 1.4 研究创新点和本文的框架16-18
  • 1.4.1 研究创新点16
  • 1.4.2 本文结构框架16-18
  • 第2章 环境执法体制的概念18-23
  • 2.1 环境执法体制的含义18-20
  • 2.1.1 行政执法体制18-19
  • 2.1.2 环境行政执法19
  • 2.1.3 环境执法体制19-20
  • 2.2 环境执法体制的要素20-23
  • 第3章 国内外环境执法体制现状及启示23-36
  • 3.1 我国现行环境执法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23-29
  • 3.1.1 我国现行环境执法体制现状简述23-24
  • 3.1.2 我国环境执法体制存在的具体问题24-29
  • 3.2 国外有效环境执法体制现状29-34
  • 3.2.1 发达国家环境执法体制现状29-32
  • 3.2.2 发展中国家有效的环境执法体制措施32-34
  • 3.3 国外有效环境执法体制对我国的启示34-36
  • 3.3.1 健全环境执法体系,强化环境行政执法34
  • 3.3.2 建立环境执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民环境权益34
  • 3.3.3 健全环境执法手段,强调非强制手段的应用34
  • 3.3.4 完善环境立法体系,加强环保法律的可操作性34-36
  • 第4章 我国环境执法体制改革36-55
  • 4.1 改革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的历史背景36
  • 4.2 环境执法主体(机构)改革36-40
  • 4.2.1 改革的原则36-37
  • 4.2.2 改革的具体构想37-40
  • 4.3 环境执法职能和权限的重置方案40-43
  • 4.3.1 集中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能40-41
  • 4.3.2 环境执法机构(主体)职能与权限划分的简要方案41-42
  • 4.3.3 环境咨询协调机构的功能42-43
  • 4.4 环境执法方式(手段)的完善与变革43-47
  • 4.4.1 环境执法方式分类43
  • 4.4.2 环境执法方式的民主化变革43-44
  • 4.4.3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44
  • 4.4.4 增强环境执法强制方式的效力44-45
  • 4.4.5 增加环境执法非强制方式的应用45-47
  • 4.5 完善环境执法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制约激励机制47-50
  • 4.5.1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47-49
  • 4.5.2 建立环境执法的制约和激励机制49-50
  • 4.6 我国环境执法模式展望——“行政+司法”50-55
  • 4.6.1 新型执法模式——“行政+司法”的内涵50
  • 4.6.2 “行政+司法”是环境执法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50-52
  • 4.6.3 “行政+司法”模式在环境执法实践中的尝试52-53
  • 4.6.4 “行政+司法”模式的环境保护执法体系构建53-55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59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婷婷;论荀子环保思想对我国环境法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小明;辽宁省港口污染防治地方立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李斐;中国环境执法监督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赵秀华;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鲁选超;从杞麓湖的环境保护执法看我国基层环境执法的困境与出路[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6 方孝安;环境执法机制理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立东;我国环境执法主体面临困境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61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761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