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现有环境司法保护的发展及其完善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现有环境司法保护的发展及其完善
【摘要】:环境危机日益加深,环境纠纷随之逐年增多,环境纠纷的解决方式多种多样,但仅从纠纷解决的权威性角度来看,诉讼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因此,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环境诉讼机制已经成为我国环境司法保护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以环境司法保护为背景,以当前突出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司法保护机制的完善问题。根据我国环境司法保护的实践进程,笔者将环境司法保护分为两类:传统方式和发展方式。传统方式,即将案件以三大为诉讼法为标准,划分为“三审分离”的方式,根据环境案件实际受理情况,本文主要分析环境民事诉讼和环境行政诉讼;发展方式,即在三大诉讼法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司法资源,将环境案件统一于一个审庭审理,本文主要针对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司法专门化进行分析。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环境司法保护传统方式的综合评析。首先,针对不同学者对环境诉讼概念提出的观点,笔者在总结学习的基础上,指出各观点存在的疏漏之处,以求形成较为完整准确的概念。其次,笔者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环境司法保护传统方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诉讼前立案难、诉讼中审判难、诉讼后执行难。笔者认为,导致此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环境诉讼“三审”孤立分离;环境诉讼原告处于弱势;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制度不健全;环境信访更便利受害人权利的救济。第二部分是环境司法保护发展方式的综合评析。环境司法保护传统方式在生态保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环境案件的日益复杂,为更好应对环境危机,我国对环境司法保护机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主要有环境公益诉讼以及环境法庭的建立。笔者主要通过泰州“12·19”案以及我国环保法庭的设立现状,分析我国环境司法保护发展方式存在环保社会组织、检察机关诉讼地位不明,环境损害修复金制度不明以及环保法庭遍地开花却无案可审等问题。笔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环境专业审判组织管辖困境;原告主体资格限制过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尚不完善;生态修复制度有待完善。第三部分是环境司法保护发展方式的完善。主要的制度设计包括:相对集中的环境审判管辖机制;适当放宽原告资格助推环境公益诉讼;构建专业化的环境审判制度以及其他相关配套制度设计,用以支撑环境司法保护机制的有序运行。
【关键词】:环境诉讼 环境司法 公益诉讼 专业审判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D92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6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11-14
- (一)国内研究述评12-14
- (二)国外研究述评14
- 三、研究思路14-16
- 第一章 环境司法保护传统方式的综合评析16-31
- 一、环境司法保护传统方式的基础理论16-19
- (一)环境民事诉讼的内涵及特征16-18
- (二)环境行政诉讼的内涵及特征18-19
- 二、环境司法保护传统方式存在的问题19-23
- (一)诉讼前立案难20-22
- (二)诉讼时审理难22-23
- 三、环境司法保护传统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3-31
- (一)环境诉讼原告处于弱势23-27
- (二)受害人“信访”不“信法”27-28
- (三)环境诉讼“三审”孤立分离28-29
- (四)环境污染赔偿标准不统一29-31
- 第二章 环境司法保护发展方式的综合评析31-48
- 一、环境司法保护发展方式的基础理论31-35
-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内涵及特征31-33
- (二)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内涵及特征33-35
- 二、环境司法保护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35-39
- (一)环境公益诉讼存在的问题35-38
- (二)环境司法专门化存在的问题38-39
- 三、环境司法保护发展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9-48
- (一)环境专业审判组织陷管辖困境39-41
- (二)原告诉讼资格限制过多41-44
- (三)环境公益诉讼程序尚不健全44-45
- (四)生态修复制度有待完善45-48
- 第三章 环境司法保护发展方式的完善48-58
- 一、建立相对集中的环境审判管辖机制48-51
- (一)厘清级别管辖,健全纵向机制48-49
- (二)集中地域管辖,整合横向机制49-51
- 二、适当放宽原告资格助推环境公益诉讼51-54
- (一)检察机关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52
- (二)环保社会组织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52-54
- 三、构建专业化的环境审判制度54-56
- (一)建立环境专业审判程序54-55
- (二)加强审判人员的专业化55-56
- 四、其他相关配套制度设计56-58
- (一)建立环境司法保护公益金制度56
- (二)推动环境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56-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4-65
- 后记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李世华,叶晓彬,刘军民;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年01期
2 李俊林;;环境公益诉讼的经济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陈先年;;环境公益诉讼[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别涛;;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建议[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艳;;论建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环境公益诉讼[J];世界环境;2007年01期
7 栾志红;;印度的环境公益诉讼[J];环境保护;2007年18期
8 林秋;;试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J];世纪桥;2008年20期
9 张海峰;王晓;;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王晓燕;段理达;;论如何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杨芳纳;;浅议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春梅;;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琪雪;许玲;高勤琴;;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卫国;;关于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曲妍;;环境公益诉讼主体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王亚男;;能动司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捍卫;;新形势下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程守太;;浅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小东;;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问题[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红梅;;试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郄建荣;环境公益诉讼扳倒洛城头号污染源[N];法制日报;2009年
2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N];团结报;2009年
3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项目律师 高洁;环境公益诉讼与环保法庭的生命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杨建学;谁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力军[N];法制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严;环境公益诉讼案最高获20万元救济[N];昆明日报;2010年
6 胡娜;首次明确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六大主体[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孙秀英 胡娜;海南明确环境公益诉讼主体[N];中国环境报;2011年
8 记者 徐珊珊 通讯员 张泽彪;推动我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N];海南日报;2011年
9 许平飞 曲永生;海南设立环境公益诉讼资金保护蓝天碧海[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记者 傅勇涛;海南设立“省级环境公益诉讼资金”[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洪坤;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胡中华;论环境保护之为普遍义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群英;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D];贵州大学;2008年
2 陈建华;构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徐国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马莹;我国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之法律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 任权;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余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初探[D];兰州大学;2009年
7 马晓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8 周立坤;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9 骆丽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海涛;浅议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72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87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