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构建中国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07:02

  本文关键词:构建中国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框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木材合法性 尽职调查体系 贸易法规 产销监管链 风险评估 风险规避


【摘要】:在打击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问题的国际进程中,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主要林产品消费市场,纷纷出台了木材合法性贸易相关法规,要求运营商或贸易商针对木材来源的合法性开展尽职调查,避免非法采伐木材及其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中国是世界林产品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主要目标市场实施木材贸易法规对我国的林产品国际贸易影响重大,也对我国木业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为保障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帮助企业建立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分层抽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构建了中国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框架。首先,梳理了主要消费市场的木材合法贸易法规,比较分析了目前企业可获得的主要合法性验证或追踪体系的优劣势、特点及效用,主要研究发现和结论包括:(1)随着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出台木材合法性的贸易法规,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成为国际林产品主要市场的要求。通过比较分析,各法规对于尽职调查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实施步骤基本一致,即通过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避,保证木材来源的合法性,同时避免非法采伐或不明来源的木材混入合法木材供应链。但各法规在法理机制、实施体系设计以及尽职调查程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针对当前不同组织开发推广的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比较分析各体系的要求和结构,进而发现各体系的要求基本一致,包括以下内容:企业承诺采购和生产合法林产品、从树种、来源和供应链三个方面评估和规避风险、覆盖从森林经营到加工生产贸易整个供应链,并且均开发相应尽职调查工具帮助企业履行尽职调查职责;但是,各体系在评估手段、风险等级划分、体系结构和最终目的方面存在差异性。为了追踪了解国际木材合法性贸易法规的实施对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影响,论证中国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框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并且切实可行,针对木材生产、加工及贸易企业开展了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有53%的企业认为国际相关贸易法规对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很大,75%的企业正面临其主要客户或市场的尽职调查要求,虽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但仍存在诸多挑战,40%的企业希望帮助企业建立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基于体系构建的SWOT分析,构建中国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是可行的。针对以上分析结论,在遵循合法性、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原则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满足国际市场木材合法性要求的中国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框架,包括总体要求、信息收集与供应链管理、木材合法性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避四部分内容。总体要求作为体系的前提和保障,主要包括制定负责任木材采购政策、界定尽职调查体系产品范围、明确岗位与职责、建立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内部管控程序、开展培训并组织实施和监测实施情况;信息收集与供应链管理环节通过记录供应商信息、收集供应商的其他信息和绘制供应链图来实现;木材合法性风险评估需要对已开展风险管控的认证或认定材料和未开展风险管控的材料进行分类评估,并记录风险评估结论和不符合项;风险规避则包括确定风险规避行动、实施风险规避措施、评估风险规避活动的有效性几部分内容。最后,文章对体系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讨论,如试点活动开展、如何突出自身优势、调动企业积极性以及提高企业的能力建设等,并提出体系的实施应立足于本国林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加强政策机制建设,推动政府、科研单位、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各利益方之间的合作,并寻求国际合作与认可等建议。
【关键词】:木材合法性 尽职调查体系 贸易法规 产销监管链 风险评估 风险规避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2;D996.9;D922.6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绪论15-26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6-17
  • 1.2.1 研究目的16
  • 1.2.2 研究意义16-17
  • 1.3 研究现状17-21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7-19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9-21
  • 1.4 研究内容与理论基础21-23
  • 1.4.1 研究内容21-22
  • 1.4.2 理论基础22-23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3-26
  • 1.5.1 研究方法23-25
  • 1.5.2 技术路线25-26
  • 第二章 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的发展与应用26-37
  • 2.1 尽职调查的起源及发展现状26-27
  • 2.2 尽职调查原则及主要方法27-29
  • 2.2.1 尽职调查的原则27-28
  • 2.2.2 尽职调查的方法28-29
  • 2.3 尽职调查在林业行业的发展与应用29-32
  • 2.3.1 非法采伐的现状及危害29-30
  • 2.3.2 目前国际主要的应对非法采伐进程30-31
  • 2.3.3 木材合法性及其尽职调查的应用31-32
  • 2.4 主要贸易法规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要求及比较分析32-37
  • 2.4.1 主要贸易法规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要求32-35
  • 2.4.2 主要贸易法规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要求比较分析35-37
  • 第三章 国际现有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分析37-45
  • 3.1 国际现有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37-43
  • 3.1.1 EUTR监督机构尽职调查体系37-39
  • 3.1.2 协会尽职调查体系39-40
  • 3.1.3 森林认证尽职调查体系40-41
  • 3.1.4 NGO尽职调查体系41-42
  • 3.1.5 企业自建尽职调查体系42-43
  • 3.2 国际现有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比较分析43-45
  • 第四章 建立中国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需求分析45-58
  • 4.1 木材合法性主要贸易法规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潜在影响分析45-47
  • 4.1.1 对贸易额的潜在影响45-46
  • 4.1.2 对主要产品的潜在影响46-47
  • 4.2 企业应对国际市场要求现状与需求分析47-54
  • 4.2.1 企业应对国际市场要求的现状48-53
  • 4.2.2 企业相关需求分析53-54
  • 4.3 建立中国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可行性分析54-58
  • 4.3.1 优势和劣势54-55
  • 4.3.2 机遇和挑战55-57
  • 4.3.3 体系建立的可行性分析57-58
  • 第五章 中国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框架设计58-73
  • 5.1 尽职调查体系框架构建原则58-59
  • 5.2 尽职调查体系框架59-73
  • 5.2.1 总体要求60-61
  • 5.2.2 信息收集与供应链管理61-62
  • 5.2.3 木材合法性风险评估62-69
  • 5.2.4 木材合法性风险规避69-73
  • 第六章 结论、讨论与建议73-76
  • 6.1 结论73-74
  • 6.2 讨论74-75
  • 6.3 建议75-76
  • 参考文献76-80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80-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时峰;;中英合作“中国木材合法性认定体系研究”项目在京启动[J];林产工业;2010年02期

2 LeeM·James;赵承开;;中国木材供需的展望[J];国外林业;1988年01期

3 戴鸿文;;浅谈中国木材商品流通与宏观管理[J];森林采运科学;1989年01期

4 ;《中国木材流通论》出版[J];林业经济;1994年05期

5 ;中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介[J];林业科技;1998年04期

6 黄松军;熊文韬;;中国木材交易标准化势在必行[J];绿色中国;2008年20期

7 李黎 ,撒潮 ,习宝田;现代技术对21世纪中国木材工业技术装备的影响[J];中国林业;2001年18期

8 殷睿宇;;《中国木材大宗商品交易标准》完成制订工作[J];绿色中国;2008年14期

9 ;中国木材流通市场调研报告——中国木交所开创中国木材流通产业新时代[J];绿色中国;2009年02期

10 林凤鸣;中国木材和主要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现状及其在2010年的发展趋势[J];林业科技通讯;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民达;;借鉴国外造林经验,发展中国木材纸浆[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琴;四大途径可解决中国木材自给[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2 ;中国木材流通协会开展信用评价工作[N];消费日报;2007年

3 李晓斌;中国木材林产品进口情况[N];中国包装报;2001年

4 ;中国木材流通协会颁布中国市场常见进口材地板木材名称[N];中华建筑报;2002年

5 记者卢慧颖 赵倩;中国木材合法性研究取得阶段成果[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6 谢满华;中国木材流通协会组团赴日韩考察[N];中国建材报;2008年

7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信息中心;2012年10月份中国木材价格指数(进口木材部分)变动情况[N];中国建材报;2013年

8 草萌;中国木材业界应对能力得到加强[N];中华建筑报;2006年

9 记者 黄科明;中国木材“两会”初探珠三角家具“材路” 欲将基地供应与制造需求的流通渠道扁平化[N];民营经济报;2007年

10 杨俊逸;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与芬兰锯木企业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N];中国建材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秀凤;中国木材供需预测模型及发展趋势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杨红强;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丁胜;中国木材物流系统的组织—自组织双层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程宝栋;中国木材产业安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玉倩;构建中国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框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



本文编号:880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880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9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