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实效的构想——基于长江三峡工程环评等典型案例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实效的构想——基于长江三峡工程环评等典型案例的分析
【摘要】:我国已确立以《环境影响评价法》为核心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是我国三十余年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制度性总结,但在实践中存在着"执行率高但法律实效差"的现象。导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实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不稳定的国家环境政策;二是形式化的公众参与制度;三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这三方面的因素极大地影响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功能的实现。因此,我国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法律措施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实效。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法律实效 环境政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08JA820022)
【分类号】:D922.68
【正文快照】: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评价内容、审批程序、法律后果等一系列规定的总称。它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从源头防止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1]目前,我国已确立以《环境影响评价法》为核心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下简称环评制度),这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虹;;环境公益诉讼功能研究[J];法商研究;2009年01期
2 吕忠梅;;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J];法商研究;2009年05期
3 蔡守秋;;论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12期
4 李泽;;公民参与法律构成法治运行的主体性支撑[J];求索;2008年01期
5 杨兴;郑荷花;;从松花江污染事件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完善[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1期
6 王曦;;论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启示[J];现代法学;2009年04期
7 江必新;;在法律之内寻求社会效果[J];中国法学;2009年03期
8 王灿发,于文轩;“圆明园铺膜事件”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拷问[J];中州学刊;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进军;;论民事司法两效背离的柔性契合——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切入[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肖振林;曲蛟;丛俏;;锦州铁合金厂区周边蔬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3 孙爱华;;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程序控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邓可祝;;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法治根源及对策——基于权力与权利因素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童军华;黄祥明;陈勇;;巢湖水体重金属污染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6 吴郭泉;刘加凤;;旅游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7 张鑫;付永胜;黄帅;龙平;;成都市青白江区大气容量核算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8 车驰;齐伟;斯钧浪;李云强;闫勇;;黄河三角洲道路沿线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9 谢贺芳;吴斌;张晓晖;;白河流域水质时程演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10 陈加莉;尹浩;;松华坝水库源区旱地生态修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继云;丛佩华;张桂芬;李静;李明强;;渤海湾地区苹果硝酸盐含量调查与评价[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高存山;;美国规章制定程序对我省地方政府立法的启示[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3 谷德近;;环境司法能动的功能和界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时永才;王刚;;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兼议值得当事人信赖的民事审判权运行方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远强;;审判权行使过程中的利益考量及其规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聂慧萍;;我国20年行政审判权运行的轨迹与启示:从对峙到协调——以行政诉讼协调撤诉现象分析行政审判权与行政权的关系[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军;赵国虎;张浩波;梁慧光;杨晰;刘海涛;;ICP测定兰州市安宁区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滕世长;张红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何迎;李洪远;鞠美庭;汲奕君;;规划生态影响评价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霍鹏岩;;试论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以厦门PX项目为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2 尹刚强;湖南会同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效益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柏方敏;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朱孟才;中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优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宋广奇;当代中国反腐模式转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素英;中国政府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坚;基于分形理论滇池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影响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樊大可;西安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探索[D];长安大学;2009年
9 王小雷;云南高原湖泊近现代沉积环境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永利;区域客户端能源综合需求侧管理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tT;区域开发累积影响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董慈蔚;枣阳市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刁百灵;湖北省粗梗水蕨种群、群落结构研究与保护建议[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畅;行政外罚程序中的秘密调查与诱惑调查之辨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娟;论我国行政决定说明理由制度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赵青;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露天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闫献伟;我国生物质能源立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刘立立;对我国环境纠纷非讼解决模式的思考[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伯勇;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2002年8月23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2年06期
2 杨解君;法律漏洞略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孔祥俊;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一项基本司法政策的法理分析[J];法律适用;2005年01期
4 吕忠梅;中国需要环境基本法[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5 陈虹;;环境公益诉讼功能研究[J];法商研究;2009年01期
6 李万新;;中国的环境监管与治理——理念、承诺、能力和赋权[J];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05期
7 吴志红;;行政公产视野下的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初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王灿发;环境违法成本低之原因和改变途径探讨[J];环境保护;2005年09期
9 陈庆伟;梁鹏;;建设项目环评与“三同时”制度评析[J];环境保护;2006年23期
10 廖佩红;;环境违法成本低的原因分析及完善对策研究(上)[J];环境;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安林;德国环境政策拾零[J];陕西环境;2002年03期
2 石泉;赵黎明;;欧盟的环境政策[J];环境保护;2006年22期
3 周生贤;;全面加强环境政策法制工作 努力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J];环境保护;2006年24期
4 杨朝飞;;加强环境政策法制的重点任务与工作思路[J];环境保护;2006年24期
5 赵柯;;环境政策法制建设进入重要的战略时期[J];环境保护;2006年24期
6 吴荻;武春友;;建国以来中国环境政策的演进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唐钧;谢一帆;;我国环境政策的困境分析与转型预测[J];探索;2007年02期
8 吕屹云;;欧盟环境政策体系的演化及所面临的挑战[J];中国市场;2007年31期
9 罗熹;;欧盟环境政策实施初探[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涂晓群;;中日环境政策比较及借鉴[J];江苏建筑;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海珍;;中国环境政策体系改革的思路探讨[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卢瑞瑞;刘伟;;广东省创新环境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范允行;李明华;;论中国环境政策的变迁[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闫献伟;夏少敏;;我国环境政策的演变及未来的价值取向[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夏光;;论环境政策转型[A];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郝明亮;万宝春;王士猛;陈雨;逯飞;李红彦;;构建河北省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体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7 钱晓英;林振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分析——基于复合型环境政策的探讨[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8 刘蓉;;环境政策的经济化趋向[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张坤民;温宗国;彭立颖;;中国的环境政策:形成、特点与评价[A];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王昕杰;;完善节能减排环境政策再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研究中心 夏光;我国环境政策如何应对“入世”[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颜桑;日未来八年环境政策[N];中国环境报;2002年
3 海鹰;保护环境政策是先锋[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4 记者 刘璜;环境政策亟需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5 记者 薛秀泓;我国将用10年时间形成环境政策执法体系[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步雪琳;全面加强环境政策法制工作 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 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王银胜;第一次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会议召开[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吕鸿;环境政策是核心[N];人民日报;2007年
9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 王曦;以国家环境政策统一政府各部门职能[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记者 郝文秀;我市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政策有了“一册通”[N];通辽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洪刚;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及其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崔先维;中国环境政策中的市场化工具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聂国卿;环境政策选择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昊哲;我国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中环境政策表达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申进忠;产品导向环境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姚新超;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环境政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袁明鹏;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万建香;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丁明红;WTO体制下贸易与环境政策之法律协调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胡美琴;在华跨国公司生态环境管理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佳;我国环境政策立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2 崔海伟;浅谈1970年代以来中国环境政策的演变[D];山东大学;2009年
3 冯英;环境政策的伦理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刘文朋;环境政策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5 唐秀丹;欧盟环境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韩涛;中国环境政策制定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雷青;中国环境政策执行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马慧丽;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环境政策执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徐家源;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中国环境政策价值取向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李凯旭;环境政策的营销推广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89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88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