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法上的生态安全观
本文关键词:论环境法上的生态安全观
【摘要】:法律安全观念的生成逻辑经历了在民商法、社会法和环境法的不同部门法视域下交易安全、社会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演变。生态安全正在成为以协调人与自然之和谐为宗旨的环境法的首要价值。在环境法的视域下,生态安全已然超越了交易安全与社会安全,正在成为法之安全秩序的"基座"。而生态安全观念的确立与发展,又将引发环境法的"反向运动",推动环境法的哲学思考、生态化变革与制度变迁。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法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法律系;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环境法 生态化变革 制度回应
【分类号】:D912.6
【正文快照】: 法律具有多种价值,秩序、自由、正义等一并构成了法律价值维度的谱系。秩序通常意味着某种程度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安全则更多指的是主体存在的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状态。秩序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秩序的核心是安全,而安全则是秩序所包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卫;;环境法视角下的生态安全[J];知识经济;2009年03期
2 李妍辉;;气候变化语境下的环境法忧思[J];商品与质量;2010年S6期
3 吕忠梅;;司法中的生态安全考量——兼论生态安全立法存在的问题[J];环境保护;2006年02期
4 阮李全;李文练;;论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立法理念的演进[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毛庆国;市场经济与环境法制若干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1994年06期
6 蔡守秋;;当代环境法的“战略化”[J];环境;1998年04期
7 蔡守秋;环境法学理论的要点和意义[J];现代法学;2001年04期
8 常纪文;再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评“法只调整社会关系”的传统法观点[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04期
9 熊缨;苏志刚;;推动环境教育深入开展需要法制化的保障[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16期
10 兰建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环境法的发展[J];环境保护;199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伟;;生态安全战略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章小明;;西部开发必须注重生态安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肖笃宁;;干旱区生态安全研究的意义与方法[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晓蓉;汪承润;林仁漳;田园;徐向华;薛银刚;顾雪元;郭红岩;;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生物体的微观致毒机理及生态安全早期诊断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钟章成;;物种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兼论物种对生态安全的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李建牢;任杨俊;;关注西北地区生态安全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卞正富;瓦哈甫·哈力克;;且末绿洲生态安全与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任志远;;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分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苏智先;;西部开发中的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管理[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苏智先;;西部开发中的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管理[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然 ;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同样重要[N];经济视点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娅;维护国家生态安全[N];中国环境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白剑峰;灰色的灾难[N];人民日报;2001年
4 陶拴科;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王永生;国土生态安全不可小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6 特派记者 陶媛慧;把维护生态安全纳入法制化轨道[N];友报;2007年
7 记者 刘琴 张漫宇;中国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8 ;俄罗斯强化生态安全新举措[N];中俄经贸时报;2008年
9 孙家驹;农林水应从分道扬镳转向一体化发展[N];学习时报;2009年
10 陈东;“地球代言人”王灿发与环保的半生缘[N];国际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时军;环境教育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吕光辉;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预警与调控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5 吴椒军;论公司的环境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李晶;3S支持下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时空差异与生态安全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晓峰;基于GIS和RS榆林地区生态安全动态综合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耕;基于隐患因素的生态安全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王大庆;黑龙江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琴;小城镇地区生态安全研究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王希强;基于GIS和RS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邹长新;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研究——以黑河为例[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4 何焰;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熊燕琼;项目融资环境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姜津津;论环境法的区域控制原则[D];武汉大学;2004年
7 徐伟;论中国的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D];青岛大学;2005年
8 王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观[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刘f;福州市南台岛生态安全探研[D];福州大学;2006年
10 兰叶霞;基于生态足迹的江西省生态安全时空动态定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90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890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