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23:09
本文关键词: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研究
【摘要】:工业革命使化学化工产业蓬勃发展,各种性能优良的化学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愉悦和享受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近年来,一系列锰污染、镉污染、铬污染、血铅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不得不让人们重新审视我国的环保制度。经验得出,从源头减排是一切治理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简称PRTR制度)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的,它是指企事业单位必须向环境保护部门上报其排入到环境介质中的特定种类污染物,并且由环保部门收集整理汇总后予以公开。有其自身的特点:政府、企业、公众多个主体参与其中;围绕的中心是数据清单,核心环节是企业登记;以强制信息公开为手段监督环保进程。在提升政府制定和监管环境决策的能力、增强企业自主管理和节能减排的责任、提高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PRTR制度一般的的运行程序是:制定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的清单;企业登记报告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的量;汇总各区域数据材料;最后定期公开数据等相关资料。在分析我国的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制度中,重点论述其运行情况、缺陷以及与PRTR制度的区别,得出二者在登记主体、内容和数据管理上有很多不同之处。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重视公民环境知情权、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严格规定具体法律责任和结合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建立PRTR制度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应从制定PRTR专项法律法规、完善企业登记义务、引入信息公开制度、激励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方面来完善我国的化学品管理制度。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 转移登记 制度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2
- 1.1 选题背景8
- 1.2 研究意义8-9
- 1.3 研究现状综述9-10
- 1.4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0-12
- 1.4.1 主要内容10-11
- 1.4.2 研究方法11-12
- 2 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概览12-18
- 2.1 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的概念和特点12-13
- 2.1.1 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的概念12
- 2.1.2 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的特点12-13
- 2.2 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的作用13-15
- 2.2.1 提升政府制定和监管环境决策的能力13-14
- 2.2.2 增强企业自主管理和节能减排的责任14-15
- 2.2.3 提高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15
- 2.3 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的运行程序15-18
- 2.3.1 制定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的清单15-16
- 2.3.2 企业登记报告污染物排放和转移量16
- 2.3.3 汇总各区域数据材料16-17
- 2.3.4 定期公开登记报告相关资料17-18
- 3 我国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制度的现状分析18-22
- 3.1 我国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制度概况18-19
- 3.1.1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概念18
- 3.1.2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内容18
- 3.1.3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运行18-19
- 3.1.4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缺陷19
- 3.2 我国排污申报登记制度与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的区别19-22
- 3.2.1 登记主体不同20
- 3.2.2 登记内容不同20
- 3.2.3 数据管理不同20-22
- 4 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的域外经验22-32
- 4.1 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的域外考察22-28
- 4.1.1 美国22-25
- 4.1.2 英国25-26
- 4.1.3 欧盟26-28
- 4.2 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的域外经验28-32
- 4.2.1 明确规定公民环境知情权28-29
- 4.2.2 重视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29-30
- 4.2.3 严格规定具体法律责任30
- 4.2.4 引入相关的激励机制30-32
- 5 构建我国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的建议32-41
- 5.1 制定专项法律法规32-34
- 5.1.1 重视环境知情权32-33
- 5.1.2 确定制度目标33-34
- 5.1.3 完善立法原则34
- 5.2 完善企业登记义务34-36
- 5.2.1 明确登记主体范围35
- 5.2.2 规范企业登记流程35-36
- 5.2.3 严格规定不实登记法律责任36
- 5.3 引入信息公开制度36-38
- 5.3.1 设专员管理信息系统37
- 5.3.2 定期更新数据库37-38
- 5.3.3 多种形式发布企业环境信息38
- 5.4 结合激励和公众参与制度38-41
- 5.4.1 结合相关环境激励措施38-39
- 5.4.2 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39
- 5.4.3 鼓励公众进行动态监督39-41
- 6 结论41-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鼓励排污者减少污染物排放[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8期
2 吴蓉;农药污染物排放将起草新标准[J];四川化工;2004年03期
3 ;欧盟已实施污染物排放登记[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4期
4 江刚;欧盟也要实施污染物排放登记[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4期
5 姬建民;;一条本应震动的消息[J];w挛胖芸,
本文编号:890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890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