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的立法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28 18:30

  本文关键词: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的立法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效益补偿 立法


【摘要】: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是指为建设和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地区生态安全,在综合考虑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和重要生态功能区提供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运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及因此利益受损者予以补偿的环境经济政策。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实施对于保护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促使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利义务相一致及促进重要生态功能区与其他地区协调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的理念融于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立法,在多元化的补偿主体、充满弹性的补偿标准、多样化的补偿资金融资渠道及灵活的补偿方式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虽未制定《生态效益补偿法》,缺乏关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的统一规定,但在环境、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已有相关条文,体现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的理念。在中央、地方政府主导下,我国己开展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实践。目前,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存在的不足是明显的:从立法结构上来说,我国有关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法规缺乏内在的协调性和合理性,未能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从立法内容方面来说,亦存在补偿主体不明晰、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偏低且过于僵化、补偿资金过于依赖政府财政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做如下努力:从立法结构上来说,首先应修订《宪法》,确立生态效益补偿的宪法地位,其次应修订《环境保护法》,制定《生态效益补偿法》,对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作出具体的规定,最后还须修订其他有关环境资源的法律和政策,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的理念溶于环境和资源相关立法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从立法内容来说,应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主体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制定灵活、适用性强的补偿标准,并且以多样化的方式实现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
【关键词】: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效益补偿 立法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6
  • 第一章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界定及意义16-25
  • 第一节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有关概念的界定16-20
  • 一、 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涵义及划分16-18
  • 二、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的界定18-20
  • 第二节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的意义20-25
  • 一、 有效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20-22
  • 二、 促使权利义务相一致22-23
  • 三、 促进地区协调发展23-25
  • 第二章 国外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立法经验25-31
  • 第一节 国外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立法模式25-26
  • 第二节 国外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立法内容26-31
  • 一、 明确的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26-28
  • 二、 适当的补偿方式及补偿标准28-30
  • 三、 多元的补偿资金融资渠道30-31
  • 第三章 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实践及存在的法律问题31-41
  • 第一节 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实践31-32
  • 第二节 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法律问题32-41
  • 一、 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立法现状32-34
  • 二、 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法律问题34-41
  • 第四章 完善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立法建议41-49
  • 第一节 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立法应坚持的原则41-43
  • 一、 可持续性原则41-42
  • 二、 公平性原则42
  • 三、 效益性原则42-43
  • 第二节 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立法路径选择43-44
  • 第三节 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补偿立法内容的完善44-49
  • 一、 明确补偿主体、受偿主体44-46
  • 二、 优化补偿标准46-47
  • 三、 丰富补偿方式47
  • 四、 拓宽补偿资金融资渠道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战男;王昌海;温亚利;;中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林副特产;2010年03期

2 尤艳馨;;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国际经验借鉴[J];地方财政研究;2007年04期

3 刘强;彭晓春;周丽璇;;巴西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实践及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10年08期

4 王昱;丁四保;王荣成;;主体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机制的地理学依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1期

5 洪尚群,吴晓青,段昌群,陈国谦,叶文虎;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6 曹明德;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法学;2004年03期

7 阳文华;钟全林;程栋梁;;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华东森林经理;2010年01期

8 李少杰;;发达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实践的启示[J];黑河学刊;2009年06期

9 李爱年;刘旭芳;;生态补偿法律含义再认识[J];环境保护;2006年19期

10 高彤;杨姝影;;国际生态补偿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环境保护;2006年1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希滨;山东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王昱;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陈永林;主体功能区划中对生态补偿区的生态经济援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唐智;湘江流域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37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37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7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