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9:40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法律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民间环保组织 环境公益诉讼
【摘要】:近些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给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在环境保护领域,人们把改善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政府和市场,虽然政府和市场在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使人们不得不寻求更有效的环境保护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弥补政府和市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作用失灵的有效机制。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尚未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功能和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加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基础理论研究,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发展进程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对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法律问题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基本概述。首先,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进行概念界定。从公众参与的主体、对象、方式等结构要素层面入手,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概念加以界定;其次,阐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重点论述环境民主和环境公平等理论;最后,论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阐述当前我国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方面的立法现状,并从四个方面梳理出存在的问题:一是公众参与的模式设置不合理;二是公众参与的配套机制不健全;三是环保组织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四是公众的环境意识不高涨。 第三部分,国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考察及经验借鉴。主要对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相关制度机制加以介绍,并总结归纳出对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第四部分,,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和措施。针对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在借鉴国外先进制度经验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措施:一是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二是鼓励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环境保护;三是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四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五是强化环境教育与环境宣传。
【关键词】: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民间环保组织 环境公益诉讼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21.5;D922.6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
- 一、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概述8-15
- (一)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概念界定8-12
- 1. 公众参与的概念8-9
- 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概念9-12
- (二)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12-13
- 1. 环境民主12
- 2. 环境公平12-13
- (三) 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13-15
- 1. 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13-14
- 2. 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14-15
- 二、 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15-20
- (一) 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立法现状15-16
- 1. 有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概况15
- 2.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的缺陷15-16
- (二)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6-20
- 1. 公众参与的模式设置不合理16-17
- 2. 公众参与的配套机制不健全17-19
- 3. 环保组织的功能发挥不充分19
- 4. 公众的环境意识不高涨19-20
- 三、 国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20-27
- (一) 主要发达国家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现状20-24
- (二) 对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启示24-27
- 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较为完善24-25
- 2. 建立完备的环境法律救济制度25
- 3. 重视环境教育与宣传25-26
- 4. 善于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26-27
- 四、 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建议和措施27-38
- (一) 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27-29
- 1. 立法体例和立法框架27-28
- 2. 立法的实体内容28-29
- 3. 立法的程序内容29
- (二) 鼓励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环境保护29-32
- 1. 重构民间环保组织的法律地位30
- 2. 加强政府对民间环保组织的引导与支持30-31
- 3. 强化民间环保组织自身建设31-32
- (三) 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32-34
- 1. 拓宽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32-33
- 2. 扩大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33
- 3. 健全企业和产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33-34
- 4. 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监督和救济机制34
- (四) 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34-36
- 1. 适当放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34-35
- 2. 合理配置环境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35-36
- 3. 明确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限制因素36
- (五) 强化环境教育与环境宣传36-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1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艺术作品41-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禄;刘明明;;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确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蔡守秋;环境公平与环境民主——三论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念[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张晓文;;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李扬勇;;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兼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J];河北法学;2007年04期
5 高金龙,徐丽媛;中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6 那力;论环境事务中的公众权利[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2期
7 史玉成;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若干问题探析[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8 陈建新,谢兰兰;试论环境保护民主原则及其贯彻[J];南方经济;2003年09期
9 梁文莉;试论环境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J];经济师;2005年10期
10 张明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刍议[J];法学论坛;200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鹿文麒;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法律保障[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2 黄猛;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法律问题[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37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3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