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偏差与矫治
本文关键词:我国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偏差与矫治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者延伸责任 产品责任 循环经济 环境保护 资源保护 社会责任
【摘要】:废弃产品的处理关系着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因此,生产者延伸责任已成为环境法解决环境与资源双重危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从循环经济发展对环境管理制度变迁的需求角度透视我国生产者延伸责任,发现:无论立法还是理论研究都存在偏差,都在时间维度上将责任定位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这与注重生产者的产品责任而忽视生产者延伸责任、生产者延伸责任承担主体缺失、法律所体现的原则性导致生产者延伸责任缺乏刚性约束等直接相关。因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矫治:(1)有针对性地确立两种责任并重的立法理念,(2)确定生产者延伸责任承担主体,(3)明确主体的法律责任,(4)延伸责任应明确界定在废弃物回收处置阶段。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生产者延伸责任 产品责任 循环经济 环境保护 资源保护 社会责任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JA11034S)
【分类号】:D92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生产者延伸责任是相对于传统的生产者责任而言的。传统的生产者责任只限于产品责任,即生产者只对产品的质量负责,而对产品消费后阶段废弃物的回收、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置等不承担责任。但是,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生态要求的提高,大众开始关注产品消费后阶段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鲍健强;翟帆;陈亚青;;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8期
2 马洪;;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扩张性解释[J];法学研究;2009年01期
3 蒋春华;;循环经济中“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概念辨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胡苑;;生产者延伸责任:范畴、制度路径与规范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孙曙生;陈平;唐绍均;;论废弃产品问题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回应[J];生态经济;2007年09期
6 王干;;论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完善[J];现代法学;2006年04期
7 唐绍均;;论生产者的延伸责任[J];学术论坛;2008年10期
8 普智晓,李霞;国外执行延长生产者责任制度现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国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浅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牛松;;论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路径及经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尤佳;;《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性质及适用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孙离凤;;皖北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改善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5 叶思群;叶伟青;;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实现梅州绿色崛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5期
6 赵慧;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对山东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原向阳;任一新;郭平毅;;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8 张鑫;付永胜;黄帅;龙平;;成都市青白江区大气容量核算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9 汪任澜;梅凤乔;;遗传资源多样性与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冲突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10 王玉梅;侯光良;王小梅;;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适应的生态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沈四宝;程华儿;;浅谈中国企业社会责任[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3 胡鸿高;;企业社会责任:政府·企业·利益相关者[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范健;王建文;;上市公司高管社会责任及其法律规制初探[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雷兴虎;刘斌;;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6 汪劲;裴敬伟;潘磊;;我国企业的环境责任及其承担[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7 吴越;;公司人格本质与社会责任的三种维度[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8 王琨;谢立斐;董洪璞;;中国生态农业的现状与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王俊贤;;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唐绍均;;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视角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银晓丹;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谷化铮;我国滑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耿松涛;公共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敬川;基于负产品视角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袁志宇;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璐;论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承担[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文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法规制问题[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郭琳;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正平;论我国物业税的功能定位及税制选择[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黄齐;量能课税原则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单娟;主权财富基金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雄;对我国旅游、体育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勇;OECD国家扩大生产者责任政策对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影响[J];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2 赵元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概述——从法理上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3 鲍健强;翟帆;陈亚青;;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8期
4 李艳萍;论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J];环境保护;2005年07期
5 李艳萍;孙启宏;乔琦;毛玉如;沈鹏;;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的本质和特征[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04期
6 薛跃;许长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整合产品政策思想[J];价值工程;2006年08期
7 吕忠梅;再论公民环境权[J];法学研究;2000年06期
8 马洪;;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扩张性解释[J];法学研究;2009年01期
9 石磊;国际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J];领导之友;2004年04期
10 焦志延,贾炅;德国的废弃物管理:封闭物质循环和绿点标志[J];世界环境;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庆畅邋毛磊;[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东姣;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模式与法律制度的构建[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2 丁敏;固体废物管理中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文明;;四川发展循环经济的逻辑起点、约束条件与路径选择[J];理论与改革;2008年02期
2 汪娜;张顺铃;;推进标准化 建设节约型社会[J];理论建设;2007年02期
3 张柯;论政府在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职能[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4 顾松;;循环经济内涵及相关问题辨析[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5 吕卓瑞;关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6 周永生;;日本的环境保护及其启示[J];当代亚太;2007年03期
7 丛秀芬;;我国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的几点探讨[J];商业经济;2007年04期
8 蒋春华;;循环经济中“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概念辨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刘卫星;;循环经济: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J];理论探讨;2007年01期
10 余林;循环经济——中国环保的必由之路[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雪梅;;加速垃圾分类管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2 孙海光;孙雄宇;包伟徽;;发展循环型生态工业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袁文献;陈章水;何宏涛;;水泥工业的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4 宋国慧;李云峰;;强化循环经济理念在西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5 王燕燕;周岚;;中国建立循环型社会的不足与立法方向[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彭易成;张霞;;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7 袁涛;张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A];2008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8 杨德栋;;矿山如何发展循环经济[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海峰;孙涛;曹燕辉;;建立绿色投资体系,推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10 毛卓兴;吴清华;徐李奇;程彬斌;;江山市循环经济发展初探[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文集第八卷(环保分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杨;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通讯员 张对;山焦集团公司发展循环经济促环境保护[N];临汾日报;2007年
3 刘晨;中国环博会:读懂政策读出商机[N];中国经营报;2008年
4 朱以庄;狠抓节能减排 构建和谐泸州[N];四川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滑翔;以环境保护助推循环经济发展[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王军;让蓝天 碧海 金沙滩永存[N];联合日报;2006年
7 吴新梅;锡兴2亿巨资书写“绿色”答卷[N];江苏经济报;2007年
8 王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努力构建节约型城市[N];廊坊日报;2007年
9 记者 张显峰;“循环经济”为何一头热?[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李海桐(作者单位:市委讲师团);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节约型城市[N];廊坊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耀;绿色投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李超;日本循环经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周生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杨建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D];东北大学;2006年
5 钱淑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财税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6 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臧漫丹;城市循环经济的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9 熊德国;系统科学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王文娟;企业绿色逆向物流决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昱;生产者延伸责任(EPR)制度法律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赵海滨;生态旅游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3 周雪;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赵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蒋春华;循环经济中生产者延伸责任立法的合理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周畅;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朱丽;产品责任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王晓静;产品侵权责任要素规范内容探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杨芬;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杨振生;国际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40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4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