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法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法律研究
【摘要】:资源型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一些因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城市,每个资源型城市都有其兴起、发展、鼎盛和衰退的生命周期过程。在耗尽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后,社会经济开始衰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失衡,经济发展缓慢,社会问题频发,此时资源型城市转变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在资源枯竭的时候如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及如何及时转型的问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为严峻。如何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顺利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的研究主要是站在法律的层面上,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充分考虑地区的整体和长远发展,使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本文将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从法律制度角度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具体的实现途径,将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的决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该部分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也是全文的逻辑起点。首先,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和特征。其次,引入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与城市经济转型的关系,而后又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政策经验。该部分首先是介绍了一下国外一些典型国家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其次,分析这些成功转型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法律障碍。分析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阻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法律障碍。主要包括:立法上的缺陷、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执法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三个方面。 第四部分: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完善。该部分是全文的重难点,同时也是全文的理论归宿及落脚点。该部分是借鉴国外成功的法律和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对策。首先,是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基本原则。其次,是立法体系的完善。再次,是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最后,是执法监督机制的强化。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法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X2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4
-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14-21
- (一)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和特征14
- 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14
- 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14
- (二)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4-18
- 1、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涵义14-15
- 2、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5-16
- 3、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6-18
- (三)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18-21
- 1、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18-19
- 2、循环经济理论19-20
- 3、生态城市理论20-21
- 二、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政策经验21-28
- (一) 国外典型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的经验21-27
- 1、德国鲁尔区转型的政策经验21-23
- 2、法国洛林政策经验23-24
- 3、美国休斯顿政策经验24-25
- 4、日本九州法律和政策经验25-27
- (二)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作用27-28
- 1、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7
- 2、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科学制定发展规划27-28
- 3、重视政策、法律的指导作用28
- 三、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法律障碍28-34
- (一) 立法上的缺陷29-31
- 1、立法理念偏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29
- 2、相关立法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29-30
- 3、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30-31
- (二) 法律保障制度不健全31-33
- 1、生态补偿制度尚不完善31-32
- 2、公众参与制度流于形式32-33
- 3、现有的税费制度不合理33
- (三) 执法监督机制不完善33-34
- 四、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完善34-46
- (一)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基本原则35-38
- 1、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原则35
- 2、全面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35-37
- 3、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原则37-38
- (二) 立法体系的完善38-40
- 1、健全我国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相关立法38-39
- 2、加快制定保障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企业退出的法律39
- 3、完善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保障法律法规39-40
- (三) 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40-44
- 1、建立资源产业衰退期转产资金制度40
- 2、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40-41
- 3、公众参与制度的推广41-42
-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健全42-44
- 5、改革不合理的税费制度44
- (四) 执法监督机制的强化44-46
- 结语46-47
- 注释47-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晓梧;;大力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J];北方经济;2006年13期
2 宋晓梧;;发达国家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J];北方经济;2006年13期
3 吴尚昆,李守义,孙英男,王洪德;矿产资源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发展与展望[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刘洋;;我国环保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思考及途径思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10期
5 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当代生态农业;2002年Z1期
6 李猛,张米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谭忠富;侯建朝;姜海洋;柏慧;;关于我国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02期
8 冯飞;;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03期
9 臧淑英,倪宏伟,李艳红;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10 刘安华;;守法文明探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明峰;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高丽敏;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刘剑平;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磊;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牛广召;陕西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立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亢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郝书优;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法律救助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5 阮文莉;生态城市土地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张忠杰;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7 何磊磊;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法治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尹丽娜;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转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8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5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