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教育法生态化的基本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2:22

  本文关键词:我国教育法生态化的基本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法学 环境教育 教育法生态化


【摘要】:环境意识作为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但是,目前我国环境教育存在着突出问题,环境教育相关法律研究方兴未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很大的空白需要填补,与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还有较大差距。本文就我国教育法生态化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一是旨在引起社会对于教育法生态化相关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为有关部门对教育法生态化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三是丰富我国教育法生态化基本问题研究的内容,为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本论文研究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首先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方面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的由来;其次概括了国外环境教育概念的演变和国外教育法研究的发展;最后对我国环境教育的研究进程进行了概括,总结了我国教育法研究的现状。 第二部分:教育法生态化的理论探讨。阐述了教育法生态化的基本原理、概念、起因及可行性分析。借此引入了教育法生态化的核心概念:笔者认为,所谓教育法生态化,就是以生态保护理念为指导,将可持续发展、环境秩序、环境安全、环境正义等环境法理念纳入当前教育法,并对相关制度加以扩充、更新的表达。 第三部分:教育法价值的生态化分析。在对传统法律价值观念的缺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法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取向的生态化。前者包括环境法的绿色政治价值、绿色经济价值、绿色文化价值和绿色秩序价值;后者包括教育法的绿色正义价值、绿色平等价值和绿色自由价值。 第四部分:教育法本体的生态化分析。首先是教育法基本原则的更新,包括教育法治原则、教育公共性原则和公民受教育权平等原则的更新;其次是教育法立法目的的拓展;再次是教育法主体责任的延伸,明确了国家机关、学校和社会机构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最后是教育法基本制度的完善,包括相关管理制度、人才培训制度、资金保障制度等。 第五部分:教育法运行的生态化分析。从法律程序和实施的角度,提出了构建教育法中的环境教育信息公开机制、环境教育评估机制、法律监督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等一系列的构想。 第六部分:结论。本文通过环境问题产生根源的研究,探讨了传统教育法在面对环境教育相关问题时的理念与制度方面的缺陷,进而提出了教育法生态化的观点,并对教育法生态化的路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教育法生态化研究跨越了环境法学和教育法学两大学科领域,对研究者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笔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功底尚浅,受作者认识水平、研究资料等限制,,本论文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关键词】:教育法学 环境教育 教育法生态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8;D922.16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一、 引言10-18
  • (一) 选题由来10-11
  • 1、理论意义10
  • 2、实践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11-16
  • 1、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11-14
  • 2、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14-16
  • (三)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16-18
  • 二、 教育法生态化的理论探讨18-26
  • (一)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18-23
  • 1、教育法的概念及功能18-20
  • 2、教育法的价值取向20-21
  • 3、教育法的基本原则21-23
  • (二) 教育法生态化的概念、起因及可行性分析23-26
  • 1、教育法生态化的概念23
  • 2、教育法生态化的起因23-24
  • 3、教育法生态化的可行性24-26
  • 三、 教育法价值的生态化分析26-35
  • (一) 传统法律价值观念的不足26-28
  • (二) 教育法社会价值取向的生态化28-31
  • 1、教育法的绿色政治价值28-29
  • 2、教育法的绿色经济价值29-30
  • 3、教育法的绿色文化价值30-31
  • 4、教育法的绿色秩序价值31
  • (三) 教育法个人价值取向的生态化31-35
  • 1、教育法的绿色正义价值31-32
  • 2、教育法的绿色平等价值32-33
  • 3、教育法的绿色自由价值33-35
  • 四、 教育法本体的生态化分析35-44
  • (一) 教育法基本原则的更新35-37
  • 1、教育法治原则的更新35-36
  • 2、教育公共性原则的更新36
  • 3、公民受教育权平等原则的更新36-37
  • (二) 教育法立法目的的拓展37-39
  • 1、教育法立法目的概述37-38
  • 2、教育法立法目的的生态化38-39
  • (三) 教育法主体责任的延伸39-41
  • 1、国家机关在环境教育中的职责39-40
  • 2、学校在环境教育中的功能40-41
  • 3、社会机构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41
  • (四) 教育法基本制度的完善41-44
  • 1、明确相关管理制度41-42
  • 2、创设人才培训制度42-43
  • 3、完善资金保障制度43-44
  • 五、 教育法运行的生态化构想44-53
  • (一) 建立信息公开机制44-45
  • (二) 构建法律监督机制45-48
  • 1. 教育法的环境教育评估机制45-46
  • 2. 环境教育参与者的法律责任46-48
  • (三) 架构公众参与机制48-53
  • 1、教育法生态化中公众参与的理论依据48-50
  • 2、教育法生态化中公众参与机制的设想50-53
  • 六、 结论53-55
  • 注释55-58
  • 参考文献58-62
  • 1、专著、学位论文类58-59
  • 2、期刊文章类59-62
  • 致谢62-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广;国际环境教育与可持续未来——澳大利亚环境教育国际会议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2 王燕津;“环境教育”概念演进的探寻与透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3 刘继和,赵海涛;论美国环境教育的价值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4 王琪延;王俊;;公众环境意识中日比较研究——基于中国北京和日本东京的抽样调查数据[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5 李妙然;柴艳萍;;德国环境教育概览[J];成功(教育);2011年03期

6 董正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法律的生态化变革[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胡红玲;;中美环境教育及立法比较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包庆德;;生态哲学视野中的生态意识与环境教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鄢斌;;公民环境意识的变迁与环境法的制度调整[J];法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王小龙;史嵩宇;周珂;;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刍议[J];法学家;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久生;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施案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曹锦秋;法律价值的“绿色”转向[D];吉林大学;2008年

3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时军;环境教育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匡立余;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魏宁;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教育立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培育;我国环境立法的反思与完善[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蔡明波;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董贵宁;《国家环境教育法》指导下的美国中小学环境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9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59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c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