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治的立法瓶颈与突破
本文关键词:环境法治的立法瓶颈与突破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法治 环境立法 环境效益 立法瓶颈 破解径路
【摘要】:在倡导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背景下,解决中国当下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环境法治。环境立法是环境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理想的环境治理效果逻辑地要求环境法治以环境良法为先导。然而,我国环境立法却存在环境立法指导思想与理念过时;环境立法主体单一,环境管理权混乱;环境基本法的位阶偏低,权威性不足;环境立法内容不科学;环境法规过于原则,操作性差等诸多弊端,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环境法治效果的瓶颈。为此,有必要通过调整立法指导思想;规范立法主体,改革环境管理体制;提高立法位阶,增强环境基本法的权威;完善环境法律体系的径路,破解环境立法瓶颈,提升环境法治效果。
【作者单位】: 池州学院思政部;
【关键词】: 环境法治 环境立法 环境效益 立法瓶颈 破解径路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项目编号:SK2012A08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68
【正文快照】: 环境保护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环境保护入宪和环境战略的实施展现出决策者环境法治的政治姿态和决心,然而,我国环境恶化的趋势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持续恶化、加重。可以说,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莹;马凤萍;张晓郁;;加强环境立法 加大执法力度[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6期
2 张建伟;;论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克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蔡守秋;;完善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战略构想[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4 马恒;;中国环境法治不能靠风暴——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环境法专家王灿发访谈录[J];环境;2005年08期
5 何峥嵘;法治与立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4期
6 李平;王立东;;立法与环保浅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7 王世进;赖章盛;;环境法治现状及环境法的伦理支撑[J];求索;2005年11期
8 黄丽娟;;我国法治建设的困境及其出路[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9 马波;;论我国环境法治的基本路径选择[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谢海波;;论我国环境法治实现之路径选择——以正当行政程序为重心[J];法学论坛;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周娉;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法理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章礼福,李卫东;“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侯艳芳;;治理商业贿赂:深度、限度、力度与广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宋振美,刘翠娥;道德与文明:谁是权威——卢梭历史观悖论之揭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叶强,朱今;公民宪政意识: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姚小林;;地方立法立项的经济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罗依平;;深化我国政府决策机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马起辉;徐敏宁;;政府职能定位的三维考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慧;;“口语”的革命动力学——略论瞿秋白的“文艺大众化”思想[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沈开举;王红建;;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解读——一种检验反证的思路[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10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郑少霖;航空联盟反垄断豁免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丽维;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黄湘平;政府公信力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顼;区域限批制度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澄;邻避现象及其应对[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汶庆;论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作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卫东;程序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2 董燕;;完善治理模式 推进我国环境法治[J];节能与环保;2006年08期
3 赵永伟;;公共选择理论对现代行政法治的启示[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4 朱洁;论环境法的价值内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王小钢;;对“环境立法目的二元论”的反思——试论当前中国复杂社会背景下环境立法的目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汪劲;;中国环境法治三十年:回顾与反思[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黄学贤;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侯健;三种权力制约机制及其比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陈泉生;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不断完善[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文正邦;职责本位论初探——行政法理论基础试析[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勇;[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冬慧;王建国;;中外环境立法目的之比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朱文玲;张晨;;乌鲁木齐市环境立法的现状分析和完善建议[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3 辛辉;杨莉英;;加快地方环境立法 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8年10期
4 王小钢;;对“环境立法目的二元论”的反思——试论当前中国复杂社会背景下环境立法的目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高莹;;加强环境立法 加大执法力度[J];法制与社会;2009年06期
6 孙佑海;;择时而立 立足实际 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经验[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09期
7 张德淼;刘琦;;中国环境立法的地方经验——以武汉和深圳为例[J];长江论坛;2009年03期
8 董树彬;张启发;;科学发展与环境立法的双向互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王鹰;;山西经济发展亟待加强地方环境立法[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10 何卫勇;;刍议西藏生态环境立法[J];西藏发展论坛;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娟;肖扬;;地方环境立法与可持续发展[A];2005年滇黔桂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俸俊玲;李文华;邵建忠;;浅论我国环境立法目的的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3 姜素红;;论我国地方环境立法之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芳;张廉;;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立法应解决的主要问题[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5 万劲波;;推进环境立法的综合化[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6 史玉成;;西部区域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兼论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7 徐振才;;浅析我国现代环境立法的历史进程[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8 梁晨;;新时期我国环境立法的回顾与反思[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2)[C];2009年
9 杨兴;;论全球环境立法趋同化的根源及现实表征[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白平则;;当代中国社会环境公平问题透视——环境公平应成为环境法的基本理念[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副教授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 丁文广 仙昀让;甘肃:提高妇女参与环境立法能力[N];中国妇女报;2012年
2 记者 郄建荣;环境立法不能被利益集团左右[N];法制日报;2013年
3 王小龙;环境立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获证实[N];科技日报;2013年
4 刘英团;农村环境立法应强调官员责任[N];中国环境报;2013年
5 刘袅;不断加强环境立法[N];西藏日报(汉);2014年
6 世昕;环境立法:避免行政部门揽权不作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刘世昕;环境立法要避免“争权而不负责”现象[N];西部时报;2007年
8 束洪福;改革与发展蓝皮书回顾环境立法30年[N];科技日报;2008年
9 束洪福;发展和改革蓝皮书回顾环境立法30年[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郄建荣;美国:环境立法的归宿是以人为本[N];法制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爱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李丹;环境立法的利益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2000年以来山西省环境立法科学性的调研报告[D];山西大学;2012年
2 宋丰;环境立法的伦理目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慧娟;欧盟环境立法评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4 孙培育;我国环境立法的反思与完善[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5 孙晓罡;论科学发展观与环境立法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6 陈孝劲;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立法的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王婷;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立法之目的及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春云;昆明市环境立法的现状分析与完善[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9 王卉;论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下我国环境立法思想中的症结与出路[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孟庆蕾;关于我国环境立法的若干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62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6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