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林业碳汇权利客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18:05

  本文关键词:林业碳汇权利客体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林业碳汇 碳减排量 物权客体 准物权


【摘要】:林业碳汇法律规范源于国际法,但其市场规则的建立需以国内法尤其是私法配置为基础。林业碳汇权利化的前提是权利客体及其法律地位的确定。"碳汇的增量"与"碳减排量"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具有质和量上的统一性。碳减排量的自然属性及其所承载的利益关系决定了其作为权利客体的适格性;碳减排量与其他权利客体的区别使林业碳汇作为独立的权利成为可能。碳减排量符合资源性物权客体的规格与标准,同时也具有"非典型"资源性客体的特征,由此决定了林业碳汇权利的准物权属性。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林业碳汇 碳减排量 物权客体 准物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法视野下林权改革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BFX06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6.9;D922.6;D923
【正文快照】: 在人类应对气候危机的各种自救活动中,包括法律制度在内的各种制度创新不断推出,一些特殊语境下的专业词汇开始进入法律规范体系,“林业碳汇”就是其中之一。“林业碳汇”从技术上开辟了降低减排成本的路径,促进了林业资源生态价值的市场配置,为林业经营主体创设了一种符合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丽梅;王跃先;;中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2 杨洪晓,吴波,张金屯,林德荣,常顺利;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夏云飞;;碳减排量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环境下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1年10期

4 白世秀;章金霞;;清洁发展机制下林业碳汇会计确认与计量[J];财会通讯;2011年28期

5 李威;;国际法框架下碳金融的发展[J];国际商务研究;2009年04期

6 黄萍;;气候变化与物权法嬗变[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李威;;碳贸易机制与WTO规则的议题交叉与体系协调[J];北方法学;2012年04期

8 邓海峰;;排污权与不同权属之间的效力冲突和协调[J];清华法学;2007年03期

9 尹田;论物权标的之特性[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曹吉鑫;田峗;王小平;孙向阳;;森林碳汇的估算方法及其发展趋势[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丽梅;王跃先;;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10期

2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郑晓剑;陶伯进;;侵权责任能力视域内《侵权责任法》第32条与第33条之解释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章柏杨;;意思自治原则及其限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郑启福;;民间合会的风险防控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邹丽梅;王跃先;;中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8 王红岩;高志海;王t+瑜;白黎娜;吴俊君;;基于TM遥感影像丰宁县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9 于曼;彭万贵;葛大兵;;“碳足迹”计算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10 莫德祥;廖克波;吴庆标;覃静;;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Carbon sequestration within millet phytoliths from dry-farming of crops in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谷勇;殷瑶;齐泮伦;吴昊;;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史军辉;史彦江;刘茂秀;王新英;;新疆“三北”防护林工程固碳效益评价——以疏附县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孙明学;;提高和保护森林碳汇加快林业碳汇经济的发展[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德敏;于彦梅;;浅谈水权交易及其法律规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桑东莉;;用水权制度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9 苏小炜;黄明健;;构建水权交易制度的法律思考[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唐忠辉;;水权优先力四题——以现行水法为参照[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绍志;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吴金友;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仿真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罗瑞芳;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黄宇健;影响中国排污权市场交易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6 李年君;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石军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碳贮量特征[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高述超;长沙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碳平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世玉;中国茶园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晓芬;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袁苑;完善我国节能减排法制的思考与建议[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瑜婷;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志超;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民法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孙明晟;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制度及其在山东省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冯叶;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李雪;论社交主人安全保障义务[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钦彦,陈遐林,王娟,蔺琛,康峰峰,曹文强,马志波,李文宇;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2 杨洪晓,吴波,张金屯,林德荣,常顺利;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涂毅;郝玲;;IASB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回顾及影响[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7期

4 占红沣;;哪种权利,何来正当性——对当代中国排污权交易的法理学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徐新良;曹明奎;李克让;;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6 赵敏,周广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7 陶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1年05期

8 俞海,黄季q,Scott Rozelle,Loren Brandt;中国东部地区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9 胡云锋,王绍强,杨风亭;风蚀作用下的土壤碳库变化及在中国的初步估算[J];地理研究;2004年06期

10 吕忠梅;环境权力与权利的重构——论民法与环境法的沟通和协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申卫星;期待权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肖兴威;中国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开东;中国林业碳汇市场融资交易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新;;论野生动物的物权客体属性[J];汕头科技;2007年04期

2 邓海峰;;环境容量的准物权化及其权利构成[J];中国法学;2005年04期

3 宋晓丹;;也论排污权的法律性质[J];南方论刊;2009年08期

4 赵琼;吴椒军;;以私法视角解读排污权抵押的法理基础[J];社科纵横;2010年05期

5 陈红梅;;浅析水权的概念及性质[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6 蒋瑞雪;;采矿权流转制度的法律完善[J];特区经济;2009年08期

7 宁红丽;王峰;;矿业权的性质厘定与法律完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8 田峰;;矿业权租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1年13期

9 祝叶舟;;论水权的概念及法律性质[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5期

10 尹腊梅;论环境权的要素及与其他权利的界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紫零;;我国海域使用权法律制度重新构造[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2 王然然;;矿权性质探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3 徐涤宇;;渔业权物权化之立法对策和建议[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方洁;;行政许可中的财产权处置——加油站拍卖案所折射的法理缺憾[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邓海峰;;排污权的法域定位与民法财产权结构之完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6 张宇;;矿产资源法需要完善的几个问题[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文洋;王然然;;对现行矿权法律制度实施的反思和建议——浅议《矿产资源法》下的环境保护[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8 邢鸿飞;徐金海;;水权及相关范畴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9 张海丽;;我国森林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研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10 姜伟;;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水资源权限的探讨[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金萍;矿业权应纳入物权的多个理由[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丽华;矿业权流转是一种准物权流转[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李显冬 (中国政法大学国土资源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石文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硕士研究生);建立与物权法相适应的矿业权法律制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4 高鑫;赋予居住用期房备案对世权制度的若干思考[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主讲人 李显冬;矿业权在物权体系中的定位及法律规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侯利红;《矿产资源法》修订应对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矿企一视同仁[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7 ;应对水域养殖和捕猎给予物权保护[N];检察日报;2002年

8 成涛;民法中的取水权[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3年

9 李梅;试论预告登记制度[N];江苏经济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丽华;采矿权转让及其风险控制[N];中国矿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智斌;行政特许的私法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常益;探矿权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廖欣;完善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的思考[D];湘潭大学;2005年

3 常海燕;物权法体系下的水权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杨兴辉;矿业权法律性质及其立法定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王新霞;水权法律制度探析[D];兰州大学;2007年

6 马琳;水权刍议[D];吉林大学;2008年

7 朱宁芳;水权转让法律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王传良;排污权的准物权制度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徐世新;论水权的性质[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张磊;论水权转让制度[D];内蒙古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65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65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9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