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清水塘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法律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21:05

  本文关键词:清水塘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法律措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水塘 工业污染 治理 法律措施


【摘要】: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 清水塘工业区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因该区域内工业企业的产业结构和长期以来粗放型发展模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为地方经济创造巨大效益的同时,清水塘工业区内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清水塘工业区内工业企业所造成的污染以重金属污染为主,导致周围自然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生产安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以清水塘工业区的工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污染治理中的法律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工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研究较为丰富,多为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理工类学者,具体到清水塘地区的工业污染治理的研究,主要是以湘江水体污染为研究框架,很少有以清水塘地区的工业污染为专业的具体研究,且其关注重点也主要集中在技术手段方面,对于法律措施的研究却鲜有出现。 在清水塘工业区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实践中,依据国家、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不二之选。在深入了解和分析清水塘工业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可知,导致清水塘工业区污染现状和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区域内工业企业的大量违法排污行为。影响清水塘工业区工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原因是法律措施中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强,立法体系和配套法规、政策不够完善,司法及行政执法贯彻不力等。 完善清水塘地区工业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措施,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理念,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次,要加强立法对策的完善,明确和突出该地区居民的环境权益,加强刑罚手段和行政执法机制等;另外,还要完善环境司法对策,及在司法的执行、环境权益纠纷等司法敢于和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司法监督等方面加大力度等。总之,清水塘地区工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措施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保证其法律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清水塘 工业污染 治理 法律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9-12
  • 1.2.1 加强循环经济设计10-11
  • 1.2.2 加强法制建设,弥补对策缺失11
  • 1.2.3 强化执法监督11-12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2-15
  • 2 概述15-23
  • 2.1 清水塘工业区概况15-16
  • 2.2 清水塘工业区工业污染的现状16-17
  • 2.3 清水塘工业区工业污染的原因及危害17-20
  • 2.3.1 清水塘工业区工业污染的原因17-18
  • 2.3.2 清水塘工业区污染的危害18-20
  • 2.4 对清水塘地区工业污染法律措施研究的意义20-23
  • 2.4.1 是实现清水塘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0-21
  • 2.4.2 是构建长株潭两型社会的需要21-22
  • 2.4.3 是治理清水塘地区环境的重要手段22-23
  • 3 清水塘工业区污染法律治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23-33
  • 3.1 清水塘工业区污染治理过程中已经采取的法律措施23-26
  • 3.1.1 制定了治理工业污染的配套法规、政策23-24
  • 3.1.2 加强了行政执法力度24-25
  • 3.1.3 强化了司法力度25
  • 3.1.4 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保护环境的法制宣传措施25-26
  • 3.2 清水塘工业区污染法律治理中存在的不足26-33
  • 3.2.1 地方政府环境优先、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理念不强26-27
  • 3.2.2 法规、政策等法律措施不完善27-29
  • 3.2.3 司法效果不明显29
  • 3.2.4 行政执法力度有待加强29-33
  • 4 清水塘工业区污染治理法律措施的完善33-45
  • 4.1 地方政府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3-34
  • 4.2 清水塘工业区污染治理的立法完善34-37
  • 4.2.1 完善环境刑事立法34-35
  • 4.2.2 进一步完善民商事立法35-36
  • 4.2.3 进一步强化地方立法36-37
  • 4.3 完善清水塘工业区污染治理的司法措施37-40
  • 4.3.1 对环境侵权行为行重典37-39
  • 4.3.2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39
  • 4.3.3 完善环境法庭建设39-40
  • 4.4 完善清水塘工业区污染治理的行政执法措施40-45
  • 4.4.1 强化环境保护的领导责任41-42
  • 4.4.2 加强工业污染预防42-45
  • 5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52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52-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灿;刘平;赵鑫;;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形成机制研究——以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2 刘文华;刘芬;李方文;李小江;娄涛;;湘江铜霞段镉环境容量模型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6期

3 杨佩君;陈凯;;化工企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J];北京农业;2011年33期

4 万劲波,周艳芳;中日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比较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1期

5 王子龙;;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失衡现象与法治对策[J];草原与草坪;2009年05期

6 周训芳;;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与洞庭湖湿地管理体制创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郑艺群;;环境审判制度初探[J];东南学术;2010年05期

8 李小江,易艳红;清水塘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3期

9 王蓉;论损害土地质量罪立法[J];法学杂志;2000年03期

10 孙曙霞;;论《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修改[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瑞;湘江干流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安全配置模型优化与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何思思;基于改进的TOPSIS模型的长株潭两型社会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白瑞清;环境治理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李娇娜;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邓美玲;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与设计[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李林;发展低碳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吴建国;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中政府环境责任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东英;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产业转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6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66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0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