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行政跨界水污染治理中的利益协调探讨——以渭河流域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04 00:15

  本文关键词:行政跨界水污染治理中的利益协调探讨——以渭河流域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政府 利益协调 跨界水污染 治理


【摘要】:跨界水污染纠纷关系到不同行政辖区的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地区矛盾与冲突,甚至是群体性事件。因此,治理跨界水污染必须将协调流域地方政府间利益作为一个重要视角。具体来说,一要构建民主而权威的流域管理机构,完善流域管理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地方政府的环保绩效考核,完善科层型的流域政府间利益协调机制;二要通过排污权交易来协调流域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促进流域地方政府间对水污染的合作治理;三要利用流域政府间生态补偿政策消除流域内部环境占用的不平等性,从而调解流域经济和环境的关系。
【作者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
【关键词】地方政府 利益协调 跨界水污染 治理
【基金】: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与民生发展协调机制研究”(14YB065) 兰州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与当代中国民生建设”(LZ201104),负责人李兴平
【分类号】:D922.68
【正文快照】: 跨界水污染主要是指处于同一流域而分属不同行政管辖区之间因水体移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上游污染,下游叫苦。在我国一些地区,处于同一流域但分属不同行政区的上下游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跨界水污染的矛盾。由于水环境污染具有负外部性,在地区经济竞争的背景下,如果上游地区通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大杰,董文娟,孙丽英,石缎花,齐晔;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林云华;李昭华;冯兵;;论我国排污权交易体系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2期

3 毛显强,钟瑜,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晓东;常丹东;;水土资源抑损补偿制度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2 陈涵子;严志刚;;城市化进程中江南乡村水体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3 程亚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构建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于江海;冯晓淼;;评价生态补偿实施效果的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5 薛森;张文秀;冉瑞平;;生态建设的正外部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6 陈兆开;;淮河流域源头水环境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7 苏瑞红;张军海;;张家口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探讨——以水资源保护补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8 郑敏;张伟;;山地旅游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9 母学征;郭廷忠;;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10 汪慧玲;余实;;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辰;邓超冰;;关于完善广西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蒋良勇;邹冬生;胡长青;李林;;从系统的高度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马放;赵泽斌;王立;;我国流域水环境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罗小勇;王孟;;建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弘;刘雨林;;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视角下的西藏生态补偿制度[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菊娥;刘洪涛;曹春辉;席酉民;;生态资源补偿费征收的影响效应研究:以陕西为例[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敬民;邹骥;周景博;李海萍;;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总报告[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8 曹明德;王凤远;;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水源区(河南部分)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伟;戚道孟;;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生态补偿机制基础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4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炜;水资源公允配置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金京淑;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彭诗言;中国环境产业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斯丽娟;甘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雍新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怯志豪;长沙市城市湿地利用保护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燕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杨佳琛;论政府在流域补偿机制中的角色与功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蓓蓓;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吴菲菲;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崔姣;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朱丽华;生态补偿法的产生与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新力;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尚群,马丕京,郭慧光;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2 洪尚群,吴晓青,段昌群,陈国谦,叶文虎;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3 王蓉,张璐,陈赛;创新环境资源法学 共建绿色新千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2000年年会综述[J];法学评论;2001年03期

4 刘建辉;;排污权交易的中国困境[J];决策;2006年01期

5 赵岚;资源税计税方法比较研究[J];吉林财税;1997年03期

6 石忆邵;关于江河源头地区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科技导报;1999年10期

7 蓝虹;排污权交易的产权分析[J];生态经济;2005年04期

8 赵海霞;;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初始排污权免费分配方法的选择[J];生态经济;2006年02期

9 桑燕鸿,吴仁海;关于环境补偿制度的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2年01期

10 曹明德;论我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我国水权和水权流转机制的理论探讨与实践评析[J];中国法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兰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J];当代矿工;2006年05期

2 孟甜;陈德敏;;论自然保护区法律中的利益协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建宁;;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曾慧芳;郭厚佳;王美娅;;利益协调与和谐社会[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宁;;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A];“2006·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孙肖远;;利益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德敏;孟甜;;论自然保护区法律中的利益协调[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员 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锦尉;利益诉求多元化与利益协调多样化[N];文汇报;2010年

2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问题专家 郑永年;寻求利益协调的创新方式[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谭浩俊;改革呼唤超利益协调机构[N];上海证券报;2013年

4 河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周振国 赵金山 王彦坤;利益协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河北日报;2005年

5 本版编辑邋北京大学教授 闫志民 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 吴忠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洪大用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青连斌;统筹协调利益关系[N];人民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席锋宇 整理;滕炜:各方利益协调是社会领域立法着力点[N];法制日报;2012年

7 黄兴年;体制改革的逻辑冲突与利益协调的和谐社会(上)[N];中国社会报;2005年

8 蒋学毛(湖南省益阳市社科联);加强利益协调 维护社会公平[N];中国改革报;2005年

9 何精华;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协调[N];解放日报;2005年

10 陆俊;必须关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利益协调[N];中国社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玉娇;利益协调与有序社会[D];吉林大学;2010年

2 范铁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郅强;和谐秩序与利益协调[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钱爱萍;论提高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协调能力[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静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丁滨;利益协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婷;城市利益协调中的政策机制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6 程志;党的利益协调能力建设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

7 刘承栋;新合作主义之利益协调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许贵兰;马克思恩格斯的利益协调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夏建义;利益协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尹晓丽;中国改革中的利益矛盾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7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67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2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