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路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既要有惩罚性的约束制度,又要有利益诱导性的激励制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的是法律强制力、惩罚性的一方面,法律作为强制的规范作用在显化。然而,更为关键的是,法律所拥有的作为非强制的指引、预测和调整人们行为的激励功能,人们往往所关注不够甚至忽略。 鉴于我国法律约束、强制制度较健全但利益诱导性激励制度不足的现实,本文以循环经济和相关法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循环经济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理论成果,对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制度的构建做了一些探讨,以期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化建设早日完善,及早发挥对循环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全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法律激励机制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应然选择。首先,界定了循环经济法律激励机制的涵义,分析了循环经济法律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作用、特征。其次,分析得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企业的主导、公众的协作和非政府组织的推进。最后,结合我国现状,分析阐明了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的原因,得出了法律激励机制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应然选择。 第二部分为国内外循环经济法律激励机制的比较及启示。首先介绍并评析了我国现行的法律激励制度,分析认为激励措施的规定不够具体,缺乏操作性。其次,分别从政府、企业、公众及非政府组织四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循环经济激励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德国和日本为例,介绍了国外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的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提出国外循环经济法律激励机制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部分为本文重点,是我国循环经济法律激励机制的构建。首先,说明了构建循环经济法律激励机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循环经济法律激励机制的实现上,本文分别从政府、企业、公众及非政府组织四方面主体构建对我国循环经济法律激励制度的创新。从政府角度,主要包括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度,完善政府循环经济评价与考核制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先权制度,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制度,建立政府可持续消费制度;从企业角度,主要包括了循环经济标识、标志制度,完善企业科技进步立法,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立企业生态营销制度;从公众角度包括了完善循环经济教育法律制度,开展生态教育,建立引导生态消费的法律激励机制;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非政府组织的角度,包括改革登记管理体制,完善合理的减税制度和完善循环经济公益诉讼制度。
【关键词】: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法律制度 法律激励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F2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一章 法律激励机制是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应然选择10-22
- 第一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概述10-17
- 一、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内涵10-11
- 二、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11-13
- 三、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的特点13
- 四、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中激励与约束的关系13
- 五、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的作用13-14
- 六、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的参与主体14-17
- 第二节 目前国内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17-19
- 一、 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存在偏差,相关制度存在弊端17
- 二、 企业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理念需要转变17-18
- 三、 循环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科技创新,对科技创新的立法支撑不够18
- 四、 公众的环保意识低下,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能力不强18
- 五、 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不健全18-19
- 第三节 我国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19-22
- 一、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激励利益主体矫正外部不经济性20
- 二、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激励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和参与20-21
- 三、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需要法制化作保障21-22
- 第二章 国内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的比较及启示22-33
- 第一节 循环经济法律激励机制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的体现及评析22-27
- 一、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的体现22-23
- 二、 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制度23-25
- 三、 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制度的评价25-27
- 第二节 国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的建设情况27-29
- 一、 德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的建设27-28
- 二、 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的建设28-29
- 第三节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法律激励机制建设对我国的几点启示29-33
- 一、 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移植,,加强法制化建设30
- 二、 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全民参与30
- 三、 立法要“与时俱进”,确保立法与经济的良性互动30-31
- 四、 先进的技术与信息支撑,确保循环经济顺利发展31
- 五、 良好的管理体制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31
- 六、 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各参与主体进行准确定位31-32
- 七、 积极参与循环经济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32
- 八、 加强全民环境教育 ,提高环保意识32-33
- 第三章 构建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的若干思考33-46
- 第一节 完善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法律激励机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3-34
- 一、 明确我国循环经济的立法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3
- 二、 建构我国循环经济的立法体系,提高立法技术33-34
- 第二节 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激励机制的构建34-46
- 一、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法律激励机制的选择34-36
- 二、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法律激励机制的选择36-40
- 三、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公众法律激励机制的选择40-42
- 四、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非政府组织法律激励机制的选择42-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后记49-50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峰,徐明,陈超,孙涛,曹燕辉;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周长益,冯良;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及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情况[J];节能与环保;2004年04期
3 孙佑海;;循环经济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制度论纲[J];法商研究;2007年03期
4 李玉基;;生态文明:《循环经济法》的基本理念[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李俊然;论循环经济的法制障碍与制度创新[J];河北法学;2005年10期
6 黄英娜,张天柱,颜辉武;循环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学基础[J];环境保护;2004年08期
7 孙佑海;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2005年01期
8 孟茹;刘洁;;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3期
9 周京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大关键环节[J];经纪人学报;2006年02期
10 叶丰滢;公司内部监督模式的国际比较和思考[J];中国审计;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敏;郭萍;;循环经济理念对建立我国企业环保制度的法律思考[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2 吴文洁;;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启示[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纪文;[N];中国环境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边胜男;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周文泽;德、日等国循环经济法制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76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76260.html

